喬治.葛拉罕.萊斯(George Graham Rice,1870-1943)股票詐欺犯,大家稱他為「華爾街豺狼」。第一代華爾街之狼、影響美國證交會成立,美國詐騙藝術黃金年代的頂尖人物,見證掏金熱下,大美國的金錢狂熱!本篇只介紹「新聞媒體和大眾的錢」。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不認為新聞代理人在羅海德繁榮時期的報導,是相對高竿且無害的,那你真的會得到另一記當頭棒喝。當戈德菲爾德集團股價在紐約市場外交易所搖搖欲墜,市場需要支撐之際,就在他們的股價從7美元跌至3.5美元附近時,《紐約時報》在其財經版的顯眼位置上登了一則新聞報導。
報導稱說摩根大通即將接管該公司的控制權,這就是有害「假貨」的一個例子,而這種「假貨」是華爾街偶爾用來逮住白癡的低劣作法。這裡還有另一個例子,1911年1月25日,當時銅金屬和銅股市均不景氣,金屬和股票價格都即將下跌,沒過多久,《新聞通訊》就發表了一篇題為〈銅〉的文章,說:
全國的每處礦脈露頭都被找出來了,現在已經不知道還有哪裡可以找到新礦藏了。
《新聞通訊》要求讀者相信,這個國家不會再發現新銅礦了,而且由於它提到的這種條件和其他條件,銅金屬的供應勢必很快就會短缺,銅金屬和銅證券的價格必定會上漲。好吧,如果北美所有人都同意接受,探勘過落磯山脈和內華達山脈就算是找過全國的礦脈露頭,那麼他們這輩子在這一行注定無法出人頭地。
過去幾年,毫無疑問,汽車的使用推動了礦山的發現:據估計,未來二十年全國的礦產品將會比現在多上一倍。誰又能知道,將來飛機在這方面會把我們帶到什麼境界?此外,新的冶煉工藝和改進的還原設備每天都在減少礦石的處理成本,且將來會讓現在商業上還猶有價值的低品位礦體變得毫無價值。
這個國家的採礦業者最樂觀的看法是,我們的礦產資源尚未被整個剝光,而西部的採礦場還沒有被開發殆盡。因此,在報紙上發表的聲明——據說是為了投資者的利益而發表的聲明,也就是將來不可能再發現更多的銅礦,是一個裝上了圈套的陷阱。
上面是一個非常有害但相對粗糙的「假貨」範例,當華爾街一些富翁級發起人的股票需要市場支持時,他們就會使用這種假冒產品。接著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快速致富假貨的陰險實例。1911年3月7日,《紐約太陽報》的頭版刊登了以下訊息:
阿拉斯加州的諾姆礦工查爾斯.E.海隆,剛從新的金礦開採回來,很有資格對此發表竟見。他說,亨澤「埋首錢堆,發大財」。他購買了福斯特集團旗下的物產,就在著名的多姆礦山旁。據估計,今年這座礦山將獲得兩千五百萬美元的收益,目前也有鐵路正在修建中。
根據海隆的說法,「豪豬」金礦是這個時代的奇蹟之一,有位採礦者將礦脈剝開了五十英尺,並在某些地方進行了拋光,好讓黃金能露出頭來。他的壕溝挖了三英尺深,要價二十萬美元。阿拉斯加有群人向這個物業的所有人開出了五萬美元的高價,以購買所有可能用兩支炸藥炸掉的礦石,但他拒絕了。
像前面所述的新聞文章,很有可能會誤導大眾,讓錢財從大眾的口袋中一去不回。這個項目很能說明我在本書一開始承諾提出,「精心設計的狡猾詭計在不知不覺間愚弄了最聰明的人,讓他門兩手空空」的例證之一,我在序言中說:
你是否知道,有很多巧妙又狡猾的方法可以完全迎合你「投資」的本性,使錢財一步步遠離你的掌控?你能想像這是事實嗎?幾乎在所有情況下,當你算準時機準備著手投資,就有以科學包裝的陰險手段不知不覺地套牢你,你能想像這是事實嗎?
《紐約太陽報》的文章說,據估計,今年多姆公司將從「豪豬」籌集到兩千五百萬美元。但事實是,從已經發布的所有聲明看來,沒有工程師評估過整個礦場中可見的礦石,它應有的價格僅為上述總價值的一半,而該礦山本身今年的產量可能無法達到十萬美元。
《紐約太陽報》估計的兩千五百萬美元有多誇張,可以從以下聲明得出:任何一家的礦藏,如果礦石的平均價格為十一美元,而採礦、選礦和新開發的成本為七美元,那麼一年就可以收集到兩千五百萬美元。一年內開採的礦山的總價值必須至少為五千三百五十七萬一千美元。
此外,要在一年內將這個數量的礦石還原成金條,將需要一座每天出產一萬七千兩百六十噸的工廠。但目前正在建設的工廠的實際日產量為兩百四十噸。(而此工廠毀於七月大火,得要重新建造。)
想像一下:該物產上有四噸岩石,每噸價值一萬兩千五百美元,在表面閃閃發光的地方,五十英尺深的距離仍金光閃閃,且同一礦山上還有成千上萬噸同種岩層,但業主仍然願意以二十萬美元的價格將其全部處置!
毫無疑問,多姆礦業公司將很快上市,並將「開放」大眾以推廣者同意的價格認購股份,或在紐約場外交易所購買股票。這似乎是確定的,否則為什麼要進行這種原始的媒體宣傳?這項聲明根本是荒唐可笑。這就是德.昆西說的:「雕刻師在大腦中雕刻而成的幻想雕塑品。」
親愛的讀者,類似的方法和手段既科學又陰險,已被用來毒害你,讓你不敢和促銷人的有力採礦投資價值作對。而這一發現已被有力人士採用,使他們擴大自己的利益。
結語
我會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在AI投資的熱潮下,有害的「假貨」真的很難辨認。提醒一點的是千萬不要重壓。例如,之前我老家翻修鐵皮屋頂時,我才聽到鐵工廠老闆的兒子,因為看了裕隆要跟鴻海合作電動車的新聞,就重壓裕隆股票300萬。如今其它AI股票狂飆之際,他兒子買的裕隆還沒解套。
還有我家附近家電行的老闆娘,也是因為以前看了有關第三類半導體的新聞(還記得在投資研討會上,我有建議小心第三類半導體的題材),買了九支漢磊的股票,到現在也是還沒有解套。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