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則之一:
「投資的第一條原則,是要弄清楚工作所得的錢是屬於哪種類型的收入。」富爸爸說。
多年來富爸爸告訴我,收入有三種類型:
- 工資收入:工作帶來的、或因付出某種勞動而獲得的收入稱為「工資收入」,它最普通的形式是工資,這也是納稅最高的收入。因此,要靠工資收入來積累財富是十分困難的。當你對孩子說「找份好工作」時,就等於在讓他為工資而工作。
- 有價證券收入:從股票、共同基金等票據資產中獲得的收入稱為「證券收入」。它是最受歡迎的投資收入形式,因為票據資產比其他資產更容易管理和保存。
- 被動收入:從不動產中得到收入稱為「被動收入」。被動收入的來源還包括專利使用費或許可證費用。不過在大約80%的情況下,被動收入是來自於不動產。不動產收入能享受很多稅收優惠待遇。
基本原則之二:
「投資的第二個原則,是要盡可能有效地把你的工資收入變成為證券收入或被動收入。」基本原則之三:
「投資的第三個原則,就是透過購買證券將工資收入留住,並將工資收入轉為被動收入或證券收入。」
所以,投資者要自己分清楚哪些證券是資產,哪些證券是負債。富爸爸說:「資產是往你口袋裡裝錢、增加你的收入的東西;負債是讓你往外掏錢,並使你的支出一欄裡的數字不斷變大。這是最基礎的理財知識。」
「投資者常聽到人們把證券叫做資產,誤解就是這樣產生的。買入證券,問題是不一定能從中賺錢,也可能導致虧本。」富爸爸清了嗓子說:「所以,我只把證券看成我的一種投資工具,它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要由我這個投資者的決策來決定。」
「風險正是源於這裡,」我說,「正是由於投資者分不清資產和負債,才導致了投資風險。」
基本原則之四:
「投資的第四條原則,就是投資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資產或是負債。」富爸爸說。
詳述請參考:人懶財必空(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1)。
基本原則之五:
「投資者的第五個基本原則,在於真正的投資者總是能未雨綢繆,而那些非投資者卻總想猜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什麼時間發生。」
「我常看到很多人,當他們面臨投資良機時,卻退縮了。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恐懼,一開始就去猜測災難了。出於這種消極情緒,他們決定不投資,或者是把不該賣的賣掉,把不該買的買回,投資行為的發生完全依賴於樂觀的猜測或悲觀的預感。」
「如果他們有一點點投資知識和投資經驗,並且做好準備的話,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基本原則之六:
「如果你準備好了,也就是說,你學習了投資知識,有了投資經驗,並且找到了一筆好買賣,這時,錢就會自己找上門來,或者說,你就會找到錢。」
富爸爸說:「投資這個課題,可供你研究一生。你的投資基礎知識學得愈好,賺的錢就愈多,風險也就愈小。」
基本原則之七:
「對風險的評估能力。」
富爸爸:「假設你有一個外甥想開一個賣漢堡的攤子。他需要兩萬五千美元起步。這是一項好投資嗎?」
「從情理上來說,這可能是一筆好投資,但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也許不是。」我回答。
我說:「風險太大而回報太小。本錢收得回來嗎?這種情況下,已不是投資回報的事,而是收回投資了。」
「很好,」富爸爸說:「但如果我告訴你你外甥已在一家大的漢堡連鎖店工作了15年,已經對這一行的各個系統的操作瞭若指掌,現在他打算開一家自己的全球漢堡連鎖公司,如果僅用這兩萬五千美元,你就能買到這公司5%的股份,你會對這筆投資感興趣嗎?」
「會,」我說:「因為相同的風險,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不過,這仍然是一樁高風險的專案。」
「對。」富爸爸說:「這個例子說明投資者要對風險和回報做出正確的評估。」
「所以,投資本身並不冒險,只是由於有了那些缺乏足夠的投資技巧的投資者,才導致了投資的高風險。」
用財務知識減少風險
富爸爸:「如果想以最小的投資風險換取最大的回報就得付出代價,包括大量的學習,例如學習商業基礎知識(學會看財務報表)等。此外,要成為富有的投資者,你得首先成為一個好企業主,或者學會以企業主的方式進行思考。在股市中,投資者都希望在興旺發達的公司裡入股。如果你具備企業主的素質,就可以創建自己的公司,或者像我一樣,能夠分析其他公司的情況。但問題在於,學校把多數人培養成了雇員或自由職業者,他們不具備企業主的素質和能力。正因為如此,非常富有的投資者才變得屈指可數。」
「投資者所要做的,正是把時間、投資知識、技能以及錢花在可變為資產的證券上。就好像你投資一項不動產,比如出租房,或者買股票一樣,企業主則通過雇用你,來建立企業這項資產。窮人和中產階級為了生計和金錢苦苦掙扎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金錢比資產更具有價值。」
富爸爸接著說:「遺憾的是,窮人和中產階級總是買一些不值錢的東西,他們白白糟蹋了錢。與此同時,富人用錢買公司、股票和不動產。他們總是在貨幣減值時,尋找更為安全穩妥的證券。所以我一直對你說,如果你想成為富翁,就要知道好錢與壞錢、好證券與壞證券、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
我驚奇地問:「你在我九歲時就開始教我們讀財發報表就,就是出於這個原因對嗎?」
「是的,大多數人只知道為工資收入而賣力工作,卻不知道為被動收入和證券收入而努力;更多的人連記帳都不會,更別是讀財務報表了。」
富爸爸說:「當分析一個公司的情況時,不應只看當日該公司的股價價格,透過財務報表,我就能判斷公司的基礎是好還是弱,就會知道它是會蒸蒸日上還是會不斷衰落;我還能說出它的管理系統是有效運作,還是浪費資金。」
「讀財務報表是一種基本技能。在富人的投資水準上,財務知識是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基礎。雖然價格很重要,但它不是投資行為中最重要的。」
分析財務報表能使你瞄準投資機會,而這些機會正巧是一般投資者不易看到的。一般投資者把價格的高低起伏看成買賣的時機。而投資高手會訓練大腦對價格起伏以外的商機做出更敏銳的反應。因為他們知道,不經訓練的眼睛,是無法捕捉到最佳時機的。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你如果想要賺更多的錢,就必須熟悉理財知識。
結語
MoneyDJ新聞 2014-08-04 11:20:57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巴菲特上週四(7月31日)特地打電話到CNBC,給17歲罹患惡性淋巴瘤(Lymphoma)、未來想成為投資銀行家的Tre Grinner一個驚喜。他建議即將在今(2014)年秋季進入社區大學就讀的Grinner,用功唸會計、這樣才能讀懂財務報表。
巴菲特指出,會計是企業的語言,愈早學習、愈早吸收這些知識愈好。他還說,會計擁有自己的語言,學習外語剛開始需要一點經驗、一點時間用功,但未來將大有益處。
巴菲特並且建議Grinner忽略股市每天的波動,上週四美股大跌就是一例,以最佳價格買進好公司的股票才是重點。他說,只要理解自己投資的公司,則股價愈低、對投資人愈好。
理財存到3千萬 夫妻30多歲退休遊世界
世界日報 2015-03-31 20:33:29 編譯宋凌蘭/綜合30日電
「富比世」報導,他們在省吃儉用十年後,於兩年前退休。當時傑科森38歲,曾溫妮才33歲。現在,這對夫妻環遊世界,在部落格GoCurryCracker.com記錄他們的旅程。
金融危機來襲時,傑科森夫婦帳面損失40萬元,但是理財精明的傑科森繼續工作和買更多股票。兩年後,他們存到100萬元(約新台幣3,149萬元),可支持他們的生活,每年生活開銷的預算則為4萬到4萬5000元。
他們全靠股息和利息生活,傑科森積極管理資產的稅務,所以2013年和2014年都不用付稅。這對夫婦計畫未來30年,把整個401(k)(美國勞工退休金提撥計畫)轉成羅斯個人退休帳戶,估計未來30年收入將達300萬元,而且免稅。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