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克.湯普森在本書中揭露了所有爆紅事物的背後成因與推動行為,透過許多藝文、影視、管理、科學的名人訪問及全球爆紅的案例分析,讓爆紅再也不是秘密。本篇只介紹「大家想看什麼?」。
近期媒體史上,反映行為自我與響往自我之間落差的最佳案例,就是「騙閱文」。這種騙點閱率的新聞有個特色:標題很聳動,吸引讀者點進去,看了以後才發現內文與標題不符。
幾年前,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聳動標題,寫一些誘人的細節,最後留個伏筆,像是:「一頭熊走進雜貨店,你絕對不相信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嬰兒老是在哭?答案可能讓你嚇一跳。」、「如果你相信運動可以減重,這個事實會讓你震驚到爆。」
這些標題引導讀者去看那些糟糕透頂、鋪滿糖精又毫無營養價值的內容。「騙閱文」就是每天送到你眼前的那盒甜甜圈——難以抗拒,卻有害健康。
行為自我與響往自我兩者之間的落差案例中,我最喜歡的一項和閱讀無關,但是可以把食物的類比拓展到甜甜圈之外。2000年到2005年左右,麥當勞較過去更積極推廣健康選項,菜單上出現沙拉、水果,但那幾年麥當勞的營收成長卻完全來自於顧客吃進更多油膩的食物,像是起司漢堡、炸雞。新的健康選項感覺是把渴望節食的顧客吸引到店裡,但到了之後,那些人還是點了一般的速食餐點。
2010年社克大學研究人員把這種現象稱為「替代性目標達成」。單純想著某樣東西「對你好」就會讓你覺得已經達成目標、可以來放縱一下。大家都想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重要新聞,平常點的卻幾乎都是搞笑圖片。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大家想看些什麼?」答案有三個面向是最容易觀察的:點擊、按讚、分享。你只要像坐在愛荷華州、別人家客廳的蓋洛普一樣,觀察他人行為就可以得知這些資訊了。
第二個面向比較接近「替代性目標達成」,也就是接受調查者在調查中說他們想要的東西像是動態消息頁上重要新聞、菜單上的沙拉,這些偏好未必反映在行為上,也觀察不到。
第三個面向是最複雜,也許最有價值的,也就是對方自己都不知道他要什麼,但如果你提供了,就會讓他們生活更美好,因為你提供的東西像iPhone那樣帶來驚喜,或是像臉書的「成為好友」通知一樣,引發預料之外的網絡效應。
結語
就像正值台股大跌的這個時候,理智的你應該要好好的研究基本面,看看有無好貨可以撿便宜,可是新聞和財經媒體絕對不會做這方面的報導(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是為了你們好),他們反而會多報導一些更恐懼的新聞,因為恐懼才能帶來收視率,所以一般的散戶在股市大跌時,大都只想著逃命,而不是撿便宜。所以建議大家,最近少看新聞,多注意公司的基本面。
昨天我去參加裕融(9941)的股東會,一般我很少參加股東會,因為能問到的東西不多,但裕融的股東會很不一樣,在股東會開完後(很快就開完),會特別再與辦一場座談會,並提供早餐,讓股東問到飽。
那座談會主要的重點是,他們預計今年會發特別股,規模為股本的15%,會發特別股主要是現金增資會使股本膨脹,也不利股價;若發公司債,因為現在公司負債比已經很高(不能再高了),所以這次改發特別股,因為特別股的利率比較高,可吸引定存族的投資人。
另外大陸發展方面,發展的比預期慢,原本預估會做到新車6萬輛,目前只做到1萬輛,還差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在大陸發展,裕融還是剛起步,不容易借到錢,又不想一直拿台灣的錢過去,所以,是先看口袋有多少錢,再拓展多少。
另一方面,大陸呆帳很難追的回來,在台灣呆帳可追回六成,但在大陸常因為行政命令,就會改變遊戲規則,就算之前私人之間簽的約都可以不算,法院效率和執行力都不彰,呆帳很難處理,所以預計今年第2季因為呆帳的因素,成長會不如預期,頂多跟第1季相當。
今年9月因南向政策,會去菲律賓設點,預計9月開張,但菲律賓的風險比大陸更高,但利差也比大陸好,也就是高報酬相對於高風險,所以期初營業只會在馬尼拉市。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