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

贏在起跑點(來上一堂破壞課)

教育界、商界、家長必讀的《創新的兩難》及《創新者的解答》作者、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最新力作,用破壞性創新打破標準化的工廠式教育系統。本篇只介紹「贏在起跑點」。

兩位智力形成領域的重要研究專家陶德.李斯利和貝蒂.哈特觀察到,當父母和孩子進行的「額外對話」,這樣的孩子是有可能較強的智能。他們對三歲兒童進行史比智力測驗,發現兒童所聽進的語彙字數和本身詞庫量之間,有著明顯而直接關聯。

「額外對話」究竟是什麼,為何孩童的智力有如此強列的關聯?哈特和李斯利在研究中觀察到,父母和嬰幼兒之間的對話有兩種。被他們稱為「寡言」的父母,和孩子們的對話之間常常局限於「事物性」和必須做的事。「把飯吃完」、「手伸出來」、「上車吧」、「該睡覺了」等,就是事務性對話的例子。「事物性」對話對認知發展的影響相對有限。

真正重要的話,是以哈特和李斯利所謂的「語言之舞」的形式表達的,這樣的父母在和嬰幼兒面對面時,完全是以跟大人聊天式的、成熟的語言說話的,就好像他們的嬰兒能聽懂、可以理解,也能完全回應那些話一樣。

語言之舞並不是完全不談事務性的話。而是要在事務性對話之前,再加上「如果」、「你還記得」、「你是不是該」、「如果怎樣是不是更好」等話語。這類的話常常以問句形式出現,讓嬰兒更深入思考周遭發生的事。這類的交流已證實能啟發孩子的好奇心。

但這並不表示你可以直接打開電視機,把孩子放到電視前面?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那種「背景噪音」對孩子的智能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其他學者已經證實,影響閱讀能力最強的力量,就是聽覺處理能力,也就嬰兒聽到父母以成熟的、大人的語言對他們說話所訓練出來的能力。

當父母在孩子個月大之前,對著孩子說了4,800萬字的額外對話,孩子腦中就會有更多的突觸路徑被啟動、精練。這就使得後續的思考模式更容易、更快速、更自動化。嬰兒最重要的認知任務,就是要開發和運用將促進他們思考流程的突觸路徑。

在出生三年內就聽了4,800萬字的嬰兒,大腦裡流暢的突觸連結,比只聽了1,300萬字的嬰兒好上3.7倍。不僅如此,每個腦細胞都能透過多達一萬個突觸,和其他無數細胞連結。這表示,接收額外對話的嬰兒,比起沒有這些對話的嬰兒,具備難以估算的認知優勢。

李斯利和哈特研究的最重要發現之一,就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建立,並非取決於父母的收入水準、種族、教育程度,而是語言之舞的數量。有些勞工階級的窮人,因為常常和孩子對話,他們的孩子表現很好。而有些有錢的生意人,因為很少和孩子對話,他們的孩子表現得就很糟。

聘請一些人來取代不能成功對學齡前孩童進行親子對話的父母,我們並不鼓勵這樣的教育計畫。我們希望讓這些人在為人父母之前,先學會如何當爸媽,這樣效果可能更大。有些新手父母常常在生下孩子後,便急著返回職場,因此太早把孩子交給保姆,而保姆又因為同時要照顧好幾個小孩,除了事務性對話,沒有餘心力進行額外對話。

我們幾十年來都忽略親子準備不足的問題,還一味堅持相信學校的問題只要改善學校就能解決,那麼,我們永遠不會成功。透過早期和孩子進行正確而密集的互動,就能輕鬆幫助他們在學校成功的學習與發展。

結語
巴菲特為什麼有今天的成就?同樣的也是贏在起跑點。在巴菲特自傳《雪球》中有提到,他小時候常常去他父親開的證券行看書和談論有關股票的事情,他11歲就把證券行相關股票書籍看完了。同樣的11歲就開始買進他人生第一支股票。

但是其他人則是晚了許多,像我進入職場後,才開始看彼得.林區《選股戰略》的股票書籍,之後再驗證書中的論點,又要摸索好幾年,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如同巴菲特所說的:

「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我很早就開始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個十年,它在山坡上的位置會和現在很不一樣。所以我建議學生,起步應該比別人早,不必早太多,但比晚起步要好很多。」

所以,我同樣也希望上過我投資課程的學員,能減少獨立摸索的時間,比別人贏在起跑點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