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理性與不理性(競合策略)

作者提出一套系統性的決策思維架構,搭配知名企業的真實個案,沒有數學,全靠邏輯推理,帶你洞悉商業運作的真實力量,從賽局理論出發,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商業策略經典。本篇只介紹「理性與不理性」。

什麼是「理性」?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云。對我們來說,一個人基於自己對賽局的認知(包括他對別人的認知的認知),以及對賽局各種可能結果的評估,盡全力追求最好的結果,這就是理性。

兩個人有可能都是理性的,卻對賽局有非常不一樣的認知。比方說,甲比乙擁有更多資訊,但是乙不知道甲知道些什麼,所以用不同的方式看事情,這不表示乙就不理性。資訊差異自然會導致認知差異,甚至是誤解。所以,人可能會做出錯誤的猜測,卻依舊是理性的,大家會根據自己知道的事,竭盡所能採取最好的行動。

同樣的道理,兩個人有可能都是理性的,卻會對同樣的情況做出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些人眼中不是只有錢,還有許多不同的因素會影響他的決策和行為,比方說自尊、公平、嫉妒、怨恨、復仇、利他與博愛等等。你在出價時最好要瞭解,就算是理性的人也可能會拒絕非常低的價格。如果你只是雙手一攤抱怨「他為什麼連一毛錢都不要」,並沒有任何意義。

一味將別人眨為不理性,就無法把事情看透。理想的做法是努力從別人的觀點看世界,你要抱持開放的態度,試著去瞭解別人做事的動機,這樣可以幫助你預測對方的下一步,以及他將如何回應你的行動。

總而言之,別人若有不同的看法,並不代表他們不理性。說真的,要是你企圖把自己的理性強加在別人身上,真正不理性的是誰呢?人理不理性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記得從多重角度看賽局——除了你自己的角度,還有其他人的角度。這個概念聽起來簡單,但卻是賽局理論最深刻的見解。

亞伯拉罕.林肯說:「每當我準備要和別人理論的時候,我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想想我要說什麼,花三分之二的時間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想想他會說什麼。」

許多人看賽局的方式非常自我中心,只專注於自己的立場。而賽局理論能讓我們明白關注別人的重要性,也就是「他我中心」。但這不代表你就要忽略自己的立場。箇中訣竅在於,你要把「自我中心」與「他我中心」兩種觀點整合在一起。

結語
如同此篇的論述,每當一支股票成交,一定會有買方和賣方。買方有買方的理由,賣方有賣方的理由。所以,你也很難評估誰理性、誰不理性。

近期收到許多讀者的問題,其實每個問題都很難有「理性」的答案。像是這波肺炎疫情我沒賣出任何一檔股票,因為我主要是長期投資,今年企業配發的股利也不會因此減少,而且疫情終究會過去。所以,我只要專心等待逢低買進即可。但對於有些身邊已沒有現金的讀者可能就不適用。

目前我也很難評估現在是否是「最佳」的買進時機,因為這次和當年SARS並不同,這次是全球大流行,歐洲有許多都封城了,美國接下也可能要步上歐洲的後塵。所以很難評估對經濟會造成怎樣的衝擊,我認為可能還要多觀察一、兩個月,等之後公佈的數據,再來評估。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