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評估競爭優勢三步驟(價值投資大師眼中的商業賽局)

本書將一窺價值投資大師眼中哪些企業容易成功,進而找出優質投資標的。並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使其了解投資人對一間具有競爭力、成長潛力的企業有何期待,並提供具體方法在複雜的商業賽局中制勝獲利!本篇只介紹「評估競爭優勢三步驟」。

我們都知道競爭優勢是商業戰略的核心,因此企業首先要確認有無占有競爭優勢,以及找出該優勢的來源。而進行此類評估需要三個基本步驟:

  1. 確定公司經營所在的競爭環境。處於什麼樣的市場?競爭對手是誰?
  2. 檢視這個市場是否存在競爭優勢。現有企業是否保持穩定的市占率?是否長時間有著豐厚的利潤?
  3. 認清任何可能存在的競爭優勢本質與來源。現有企業有無專利技術或忠誠顧客?它們是受益於規模經濟還是法規障礙?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制定出能顯示相關市場競爭結構的「產業地圖」。藉此步驟能看出整個產業的市場區隔,並列舉每個區隔中的頭號對手。雖然畫分產業區塊未必精準,但繪製產業地圖確實有助於了解自己的位置及對手是誰。

第二步是確認每個市場區隔是否受到「進入壁壘」保護,從另個角度來說,某些已立足公司是否享有競爭優勢。以下是兩個顯著存在進入壁壘的跡象:
  • 各企業市占率的穩定性:若領先公司長年保持其地位,就強烈表明存在著競爭優勢;反之,假如看不出哪家公司占有主導地位或經常更換,就代表沒有擁有競爭優勢。
  • 市場區塊內企業獲利力:假如一家公司的資本報酬率遠大過吸引資本要支付的費用,那麼它們享有競爭優勢,進入壁壘的可能性就就很高了。若資本投資的稅後報酬率,長期平均能達15%~25%,就可證實存在競爭優勢。相對來說,稅後資本報酬率只在6%~8%,則可說不存在競爭優勢。

第三步是認清這些優勢的可能來源,當確定競爭優勢存在之後。是基於專利技術或其他成本優勢?還是藉由消費者習慣、轉換成本或搜尋成本,以及顯著的規模經濟能保有相當程度的忠誠顧客?要是這些條件都不存在,那麼是否能從政府干預中獲益,例如許可證、補貼、法規或其他特殊法令規則?

因為上述兩點(市占率和獲利能力)可能是暫時的結果,也可能會被後進者仿傚。在第三步的確定來源,將有助於預測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這是現有企業和潛在進入者在制定戰略時的必要步驟。


雖然本篇文章是為了闡述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性,認清它們,並找出來源。但事實上,擁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是例外而非通則。市場中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從競爭優勢中受益,而當這些優勢不是與生具來時,它們也很難被創造出來。

無論企業未來計畫多麼出色,執行多麼完美,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受到進入壁壘的保護,而是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營運,在那裡它們面臨著眾多且往往有彈性的競爭對手。置身這種處境(如圖第二步的分支「否」:沒有競爭優勢)的公司只有一種必要戰略:堅持不懈地專注在所有商業營運中,並追求最高效率。

效率,意味著控制所有費用:原料、勞動力、廠房、設備、水電費、甚至旅行和娛樂支出,它還要求所有花費的資金都能成為有成效的報酬。每小時勞動產出,是生產力的衡量標準,但這一概念也適用於行銷、研發、技術、其它資本支出、人力資源、財務管理,以及構成現代企業的所有其他職能的報酬。

強調效率和生產力的卓越管理所帶來的報酬,可以跟結構性競爭優勢所帶來的報酬相媲美。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能夠在沒有明顯結構競爭優勢的產業中長期領先群倫。良好的管理,尤其是注重效率的管理,是經濟進步的關鍵因素,也是經濟進步的主要泉源。

最後提醒一下,投資戰略制定應該具備三個基本目標:首先是確定公司經營所在的競爭環境,並確認其在競爭優勢和進入壁壘方面所占有的位置。如果公司確實享有競爭優勢。那麼第二個目標就是,認清並有效因應跟其他公司的競爭互動,因為公司的績效會重度依賴這種互動。第三個目標,則是規畫出清晰、簡單、正確的公司願景,這適用於所有公司,無論有沒有競爭優勢。

願景應該要讓管理層能將大部分注意又集中在實現目標上。而本書所提供的戰略分析方法,旨在幫助管理者實現這些目標。

結語

記得今年參加同學會時,許久不見的同學問我有關股票的問題。

他問:因為聽說將來資安很重要,所以我想買智易(3596),你覺得如何?

我說:智易我也有買,我買在104元(目前股價158元,2024-10-29)。

同學說:你怎麼早就買了,我才正要買說。

我說:但是智易跟資安較沒關係,它主要是做FWA(固定式無線接取設備)。若你要買跟資安相關的,應該買零壹(3029)。因為零壹我也很早就買了,我買在34.6元。只是它今年股價已漲了很多(目前股價103元:2024-10-29)。

同學又問:那我可不可以把志聖(2467)賣了呢?

我說:它目前本益比偏高,若你急需用錢,可以先賣了。但是我不會賣,因為志聖我買的很便宜,我買在53.4元。

同學聽到快吐血了,他說志聖他買在150元。

其實,我發現許多人跟我同學一樣,除了股價之外,其它方面都瞭解的都不夠深入。

那麼投資人應該關注什麼呢?

如同這篇文章一樣。

接著想說的是,作者所關注的和我蠻雷同的。因為我的線上課程:「提升多元選股方法」,也提出類似的概念。

在課程中驅動思維5(微觀經濟)單元,我也提到:因為台灣大多都是屬於中小型企業,所以競爭優勢並不容易看的出來,那要如何選股呢?

雖然我的方法並不是書中所追求「營運效率高」的方法。我追求的是「支撐營業額成長曲線」。這也是經過我多年實踐的方法,確實很好用。

另外,線上課程中驅動思維6(產業趨勢)單元,也跟上述步驟一「繪制產業地圖」類似。只是我的方法更簡單,直接教大家如何尋找類股的產業供應鏈,以及所處的位置。

PS. 此書中舉了許多個股分析案例,礙於篇幅我沒介紹。若有興趣讀者,可慢慢仔細閱讀。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