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投資著眼於尋找真正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公司,尋求資本利得的最大化。書中作者將以精準解釋這種積極主動的方法為什麼有效,並巧妙展現如何尋找成長型股票,構建成功的成長型投資組合。本篇只介紹「當心華爾街這些的危險」。
投資者在投資股票市場時,必須小心留意欺瞞或詐騙的問題,正如美國作家法蘭克.鮑姆的兒童奇幻小說《綠野仙蹤》中,桃樂絲和她勇敢的同伴獅子、錫樵夫和稻草人在森林裡可能會面臨的狀況。
多年來,有許多公司和肆無忌憚的詐騙集團想方設法要讓你上鉤,所以我想花點時間來警告你得注意些什麼。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危險之一則是華爾街的炒作行經。請務必記住,華爾街本質上就是一台銷售機器。投資企業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向我們推銷、債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更新奇的投資產品。
儘管這些公司的廣告讓他們看起來是好心的有錢大佬,一心只想幫助你,但你一定要牢牢記的是,這些公司真正想做的是賣東西給你。我認為多數經紀人和財務顧問確實希望你能有好成果並因此致富,但他們的首要任務其實是藉由賣更多產品給你,來實現自己的成功。
人們很容易被炒作迷惑,從財經新聞節目,到各家網站、雜誌和報紙,每天都有大量的資訊向我們襲來。資金管理和經紀公司的專家們上節目侃侃而談,或是在媒體上自信地預測他們喜歡的股票、基金,未來有多麼巨大的收益,試讓人們購買他們的銷售商品。
不論這些人是好是壞或很一般,都不是你慈祥的叔叔或阿姨,而是銷售人員。當他們為一家公司進行股票公開發行,因為希望你購買股票,當然會說他們承銷的是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承銷商和經紀公司需要你買入股票,來實現他們的薪資、收益和未來業務。他們賣得越多,企業客戶對他們的印象就越好,下次需集資時,他們就能獲得更多的業務、賺更多錢。
另一個炒作的例子,就是「大宗商品合作夥伴關係」盛行。我確信這背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華爾街在推動大宗商品基金。當一個行業熱絡起來,大公司肯定會創建專門從事該領域的基金,並不是因為這樣做有益於未來的財務狀況,而是這樣做會比較容易賣出。
我在這行很久了,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種循環:1980年代初有房地產基金、1990年代有網際網路基金,到了21世紀初則出現商品基金。只要哪個東西容易賣,華爾街都可以賣給你。
除了企業詐欺、管理階層篡改帳目、華爾街大行炒作之外,還有非常真實的騙局和詐欺行為。肆無忌憚的騙子們操控騙局,還會炒作哄抬股價、逢高賣出。這種做法由來已久,只要這些騙子可以讓毫無防備的投資者相信,那些廉價的股票將成為下個蘋果或微軟等超級明星股,這種詐騙手法就會一直存在。
最後,有個新遊戲讓我有點擔心。因為除了股票促銷和空頭回補之外,這可成為另一個扭曲量化分析中超額報酬的成分。我將之稱為ETF效應。
ETF是華爾街最熱門的產品之一,像雛菊一樣大肆綜放。它們有著巨大的潛在影響,尤其是重新平衡持股時對股價的影響特別大。由於這些基金大多是新成立的,所以主要會因為買入而出現重新平衡。
因此,股價被推高只是因為ETF需要新股來建立或擴大投資組合,而不是因為這些公司的基本面強勁、表現良好。而購買需求如此強勁,讓許多ETF選擇向持有大量股票的大型公司和銀行借入股票。
事實上,美國銀行發現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因此提供免費交易帳戶,而且不收取佣金,只為了獲得股票,然後再借給新基金並收取費用。由於我比較看重基本面和買氣,那些因ETF買入而上漲的股票不會出現在我的名單上。也就是說,你應該要注意這些新投資基金可能對股票產生的潛在影響。
那麼投資人要如何避開呢?按照我在這本書概述的方法,結合基本面和量化因素來購買成長型股票,就可以讓你遠離危險。我最重要的投資策略可能是: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投資過程,只盯著數字看。
如果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保持冷靜理性,華爾街的銷售機器、不誠實的會計師、肆無忌憚的騙子,就很難把我們吸進他們倚恃的恐懼和貪婪循環之中。
結語
我會分享這篇文章,主要是跟我所寫的書《大師之路》第1章《綠野仙蹤》的魔法師與大騙子所談論主題,不但一樣且同樣引用了相同的童話故事做為開場——讓我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雖然我的應對辦法跟此書作者略有不同,但是大方向卻是一樣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同時參考我的書或這本書,看看哪一種方法比較適合你。
另外,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我沒有成立任何「投資LINE群組」。若你有看到《汪汪財經隨筆集》的投資群組或社團,都是詐騙集團成立的。它們為了騙的徹底一點,連假的「汪汪財經隨筆集」臉書都有。所以請各位小心以免被騙。
最後,我再提醒各位一下,不是你在股市賺不到錢,而是騙子太多。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