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已十年的時間追蹤觀察,寫成(勝券在握)一書,此書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我們從書中看到巴菲特以過人的才識,加上他在企業中、市場上的親身經歷,信守競爭優勢圈、安全邊際等。本篇只介紹市場真正的價值。
巴菲特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投資人總是習慣性厭惡對他們最有利的市場,而對於那些他們不易獲利的市場卻情有獨鍾。在潛意識裡,投資人很不喜歡擁有那些股價下跌的股票,而對那些一路上漲的股票則非常有好感。
理論上,對投資人而言,最理想的情形是,在他們進場的時候一路都是空頭市場,直到他們決定賣出之前來一個大多頭市場的噴出行情。巴菲特指出,投資人對於食物的價格可都是一清二楚。因為知道自己永遠都得購買食物,所以他們喜歡較低廉的價格,而痛恨物價的上漲。根據巴菲特的說法,只要對你所持有之股票的公司深具信心,你就應該對股價下跌抱持歡迎的態度,並藉著這個機會增加你的持股。
巴菲特相信,即使市場走向可能暫時忽視公司在經濟上的基本因素,但是公司本身的體質終究是會反應到市場上的。這樣的概念,對於那些不願意花功夫做財務分析,而把股市漲跌當做是最後裁決依據的人而言,是很難令人接受的。但是這為什麼人們在股票市場難以獲利的原因。因為摒除了股票市場的漲跌是最後判斷的依據的觀念,所以巴菲特能夠打破股票價格和價值的迷思。他說:「對我而言,所謂的股票市場並不存在。它只是一個讓我看看是否有人在那裡想要做傻事的參考罷了。」這就好像打撲克牌,如果你在玩了一陣子之後,還看不出這場牌局裡的傻瓜是誰,那麼你就是那位傻瓜。
經濟因素—通貨膨脹
巴菲特和蒙格較大的興趣還是集中在公司的基本面因素、經營管理以及價格上面。巴菲特說:「就算聯邦儲備局主席葛林斯班偷偷告訴我他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他們完全不花時間去考慮失業率、利率或匯率等數據。他們也不讓政治因素干擾他們的投資決策過程。
但唯一注意的是通貨膨脹的發生,尤其是通貨膨脹對於企業營運收益的影響。巴菲特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政治現象,而非經濟現象。由於到目前為止,對於政府的支出尚未有一個永久有效的限制加以規範,不斷的發行貨幣將使通貨膨脹日趨嚴重。高通貨膨脹率,對於公司能否為投資人賺得實質的報酬,是一項負擔。
長久以來,在傳統的觀念上,股票是對抗通膨的最佳屏障。投資人相信,身為公司的股東,公司自然會將通貨膨脹所增加的成本,轉嫁到顧客身上,藉此保障股東在投資上的實質利益。巴菲特不同意這個看法。他指出,通貨膨脹並不保證公司的投資報酬率會提高。那些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才能順利運作的公司,總是被通貨膨脹所害。而受害最少的,則是那些擁有極佳經濟商譽的公司。
經濟商譽
為何經濟商譽較佳的公司能較容易對抗通膨,我們以下舉例說明:
A公司生產糖果,以1800萬美元的資產運作下,產生200萬美元的年收入,假設公司資產總值為1800萬美元(如果要轉手的話)。
B公司也是生產糖果,但有較佳的商譽,因為它提供較佳的服務和名聲,因此價格能訂得比生產成本高出許多。它以800萬美元的資產運作下,同樣的每年產生200萬美元的年收入。那B公司,如果要轉手的話,能賣多少錢呢?一般擁有良好獲利能力的公司,往往會賣到更好的價格,B公司它每年能賺取跟A公司一樣200萬美元的收入,假設跟A公司一樣能賣1800萬美元。
接下來,我們考慮通貨膨脹使得成本加倍的情形。為了維持同樣的獲利水準,兩家公司都必須將盈餘增加到四百萬美元。一般較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價格上漲一倍就行了,但價格上漲一倍卻會使銷售量減少;另一種方式,是讓銷售加倍,若A公司和B公司同時採用後者。
如果銷售加倍了,那麼在存貨就必須投資更多的錢,工廠和機器需要以一些更昻貴的設備來更新增加產能,以支持這樣的銷售情形。A公司原先以以1800萬美元的資產運作下,產生200萬美元的年收入,若再增加200萬美元的盈餘,表示將再投入1800萬美元的資本,而公司的資產總值來到3600萬美元。
相對於B公司,原先以以800萬美元的資產運作下,產生200萬美元的年收入,若再增加200萬美元的盈餘,表示只要再投入800萬美元的資本。同樣每年產生400萬美元盈餘的糖果公司,若A公司資產總值為3600萬美元,若B公司想要轉手的話,也應該能賣到3600萬美元的價值。而 B公司只投入800萬美元的資本,就讓公司多獲得1800萬美元的市場價值。
巴菲特指出,在通貨膨脹時期,只有極少數的公司能夠結合他們的無形資產(經濟商譽),不需要另外投入大量資金的優勢,以獲得可觀的利益。巴菲特說:「在通貨膨脹期間,商譽將會使高收益率的公司,持續不斷地得到益處。」
長期持有
在巴菲特想法裡,買進一間頂尖企業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比起一天到晚在那些不怎麼樣的股票裡忙地暈頭轉向,絕對是容易得多。投資人絕對應該好好守住幾支前途看好的股票,而不是三心二意地在一堆體質欠佳的股票裡搶進搶出。事實上,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幾宗成功的大宗投資上。假如我們把他最好的幾個投資行動除去不看,那麼他的投資績效比起一般人也好不到哪去。
從巴菲特經驗裡,優良的企業能讓投資人很容易地做決定。但那些狀況不佳的公司,卻使投資人猶豫不決。如果不能輕易地說服自己做下購買的決定,那麼他就會放棄那間公司。只有在所有的因素都對他有利的情況下才肯購買股票。而這個說「不」的能力,正是使投資人能夠獲利的最大因素。體質優良且經營得當的企業通常價格都不便宜。一旦見到價格低廉的績優企業,他一定毫不遲疑地大量收購。只要他相信這項投資是絕對具有吸引力的,他就會大膽購買。
集中持股,降低風險
巴菲特常建議投資人要集中投資,他引用凱因斯給同事信裡的話:「隨著年歲增長,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那些你了解,而且對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有人把資金分散在一些他們所知有限,又缺乏任何賣點的投資之上,以為可以藉此降低風險。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必然是有限的,我也很少能夠同時在市場發現兩家或三家以上可以讓我深具信心的企業。」
結語
巴菲特很早就認為,股票的長期價值是取決於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不是每日的市場行情。
相關文章:無形資產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