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聯準會如何影響利率水準(散戶投資正典)

這本權威經典,為投資者作全方位的投資分析,㴠蓋股市歷史、指數演變、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市場分析、投資心理學,以及投資組合的實戰攻略。本篇只介紹聯準會如何影響利率水準。

當聯準會買進和賣出政府債券時,會影響銀行體系準備金數量。銀行間準備的拆借市場非常活絡,每日買賣金額高達幾十億美元。這個市場叫做聯邦基金市場(federal funds market),而這些資金相互拆借利率就叫做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雖然叫做「聯邦基金市場」,可是卻不是由政府來經營,所交易的也不是政府債券。聯邦基金市場是銀行間私營的借貸市場,利率完全由供給和需求來決定。不過,聯準會對於聯邦基金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聯準會買進債券,則準備金供給便增加,聯邦基金利率則下降,因為銀行有足夠資金以供拆借。相反,如果聯準會賣出債券,則準備金供給減少,聯邦基金利率上揚,銀行就會爭搶剩餘的供給。

聯邦基金只是短期的隔夜拆借,利率也就是隔夜拆款利率,儘管如此,聯邦基金利率是其他短期利率的指標,包括了基本放款利率和短期國庫券利率,而前者是消費者與商業借貸的指標。聯邦基金利率可以說是幾兆美元貸款和債券利率的基礎。

利率對於股價有極重要的影響力,因為利率會將股票未來的現金流量折現。因此,股票和債券都在投資組合中佔率可說是彼消我長。當利率上揚時,債券吸引力大增,在股票報酬率未趕上債券之前,投資人會暫時賣掉股票。反之亦然。

過去五十多年來,聨邦基金利率的變化一直是未來股票的絕佳指標。聯準會的動作對於股價有重大的影響:聯邦基金利率調升後,股票報酬率遠低於平均值;當聯邦基金利率調降,隨後的股票報酬率則明顯高於平均。自1955年以來,聯邦基金利率共調升一百一十二次,在升息後的十二個月當中,股票的總投資報酬率為7.5%,調降則共一百零八次,平均報酬率為15.3%。相較之下,這段時間的十二個月投報酬率是11.8%。如果這樣的結果持續到未來,投資人只要在聯準會放鬆銀根時增加持股、緊縮銀根時降低持股,就可以打敗「買進持有」的操作績效。

不過,這種做法現在不見得還適用。雖然這項策略在1950年到1990年代的效果不錯,但自從2000年以來,聯邦利率調整對於股市的影響居然和歷史紀錄剛好相反。利率調降,股市報酬跟著下跌,利率調升,股市報酬反而增加。

近年來情況就是如此。為減緩與目俱增的通膨率,聯準會在1999年6月展開一連串升息動作,一直持續到2000年5月為止。不過,股票市場卻無視於這些升息動作,一直等到2001年9月、也就是聯準會開始升息的十五個月後,股市才開始下跌。經濟成長突然減緩,於是聯準會從2001年1月開始降息,但股市並未止跌,到2002年10月才觸底。聯準會在2003年6月再降一碼,利率成為1%,達到五十年低點,並在這個水準維持了一年。

美股在2003年強力上揚,可是到了2004年6月,經濟復甦後,聯準會首度展開一連十七次的大動作升息,每次升息一碼,一直到2006年夏天為止。儘管利率不斷上揚,股市還是繼續攀升。在聯準會放鬆銀根時買進、緊縮銀根時賣出的股市操作,這項策略在過去十年來不再奏效。

股市不再像過去一樣對聯邦利率做出反應,有許多原因。也許投資人對於聯準會的貨幣政策過度預期,寬鬆和緊縮的效果早已在市場釋放,以至於聯準會的動作對股市的效果只能維持幾天、而不是好幾個月。如果投資人預期聯準會將會實際採取穩定行動之前。不管原因是什麼,聯準會的政策沒有在股市引發和以前一樣的反應,至少西元2000年以來是如此。

結語
我從不建議讀者買賣股票的理由,是基於股市預測。原因為總是不太準,例如某自稱外匯專家在2012年底的財經節目上,曾經預測因為QE的因素,美股會在2013年第1季回檔,然而現在已經是2013年年底了,QE也真的開始減少規模,只是不同的是,美股一樣還是創新高。而末日博士曾在更早兩年前就喊美股太貴了,會回跌20%。

今年2013年我買的股票比起去年多很多,並不是我的對於股市預測和專家看法不一樣,而是今年我成長力資料在第1季和第2季財報中,出現了許多的成長股,也就是因基本面極度看好,而誘使我一直買。

如同巴菲特說的:「許多投資人寧願花時間聊聊『現在市場的狀況』,也不願去讀公司的年度報告。但是請相信我,對利率和股市那種東拼西湊的聊天內容,絕對比不上花三十分鐘看看公司最新的營運及財務報告來得有用。」

雖然許多專家們今年都預測失準,但我相信接下會那些財經專家們又會重操舊業,開始對美國何時升息做出新的股市預測?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