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四個基本要素(證券分析)

此書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與陶德所撰寫的。在巴菲特在自傳《雪球》中陶德提到:「巴菲特是他教過眾多學生當中,唯一把教科書《證券分析》整本背下來的人。」可見巴菲特對此書的熱愛。本篇只介紹四個基本要素。

證券分析的目的是回答某些非常實際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經常碰到的可能是:在某特定情況下,應該買進哪種證券?證券S應該買進、賣出或繼續持有?

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的涵蓋四個主要因子,包括:

1. 人的要素
證券相關決策多少都涉及個人的因素。這個問題通常都取決於當事人的財務狀況。對於企業家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機機會,可能完全不適合收入有限的信託帳戶或寡婦。

其它可能影響證券選擇的個人因素還包括:金融專業知識/能力、個性和偏好。可是,這些考量雖然都很重要,但通常不屬於分析程序的決定因子。分析程序所推演出來的大多數結論,原則上不會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這些結論應該普遍適用於整體投資人或投機客。

2. 時間
進行分析的時間也可能影響結論。公司的表現或展望可能因時間不同而比較樂觀或悲觀,這些變動一定會影響分析師對於證券的看法。另外,根據素質與報酬率——尤其是後者——來篩選證券,結果也會受到整體市況的影響。對於投機性的操作來說,這些考量都具有絕對的重要性;保守的投資通常不需要理會這些因子,除非市場行情常低迷而不確定。

證券分析應該儘可能留意始終有效——或至少在正常情況下有效——的原理或方法。可是,請注意,證券分析的實務運用必定發生在時間不斷變動的架構上。

3. 價格
證券分析的任何判斷都會涉及價格因子。篩選投資等級的標準債券,價格通常僅是次要的考慮因子,這並不是因為價格不重要,而是因為實際的價格很少高到不合理的程度。所以,整個分析的重點都擺在證券是否具備足夠的安全性。除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購買高級的可轉換債券,價格因子的重要性絕對不次於安全性。以過高的價格買進此類的債券還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關於普通股的分析,價格非常重要,因為支付錯誤價格的危險性並不亞於購買錯誤的股票。若投資人忽略了價格因子,常常就是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原因。

4. 證券
投資人最好先釐清安全性與價格在投資決策中扮演的角色。我們不考慮(a)哪種證券?(b)哪個價位?讓我們轉而考慮(a)哪個企業?(b)在哪些條件下進行投資或投機?這讓我們由這個更普遍、更均衡的角度來處理巿兩個基本要素。所謂投資或投機的條件,不只意味著價格,也包括證券的契約條款與現狀(或當時的表現)。

長久以來的經驗造訴我們,投資人高價購買績優公司的證券,損失的程度遠低於嘗試透過次級證券取得較多的收益或利得。未經訓練的投資人只應該購買績優企業所發行的證券。可是,請注意,我們之所以認為如此,主要是因為其他投資方式的風險更高,不是因為這些績優企業所發行的證券必然安全。

質與量的分析因子
證券分析涉及整個相關產業的分析,這類研究的完善程度可以無限提升。某些情況下,分析報告的成分可以歸納為兩大類:量與質。前者通常是指公司提供的統計數據,包括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內的各種項目,以及有關生產、單位價格、產能、訂單……等資料。這些項目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幾類:(1)資本,(2)盈餘與股利,(3)資產與負債,(4)營運數據。

另一方面,質的因素則用以處理行業性質;個別公司在產業內的相對地位;個別公司的結構、地理與營運特質;管理階層的人事;以及個別公司、相關產業與整體經濟的展望。公司的報表通常不會處理這類的問題。分析師必須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尋找答案,每種管道提供的資料可靠性各自不同,某些甚至只是主觀看法。

相對於質的因子,量的因子通常比較適合進行透徹的分析。量的因子種類較少,比較容易取得,適合用來擬定明確而可靠的結論。另外,財務報表本身已經反映很多質的因子,所以進一步研究質的因子,額外的助益非常有限。

質的因子方面,最需要強調的是行業性質與管理階層的人事。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但也很難妥善處理。驗證管理能力的最可靠證據,是一段期間內的實際營運績效。可是,這又把我們帶回量化數據中。

近年來,證券分析愈來愈強調盈餘趨勢。從量的因子看來,財務報表所呈現的獲利提升,當然是好兆頭。可是已經發生的過去趨勢,代表一項事實;尚未發生的未來趨勢,只是一項假設。就證券分析來說,我們不會假定過去的平均數據會重複發生於未來,只是把平均視為未來發展的粗略參考基準。所以趨勢基本上是一項質的因子,但質的因子很難掌握和評估。

最佳之道:尋找內在穩定性
內在穩定性是分析師應該適當重視的因子。所謂的「穩定」,是抗拒變動的意思,非常抑賴過去的結果。就如同趨勢一樣,穩定也可以表示為量的格式。我們認為穩定性實際上是屬於質的因子,因為穩定性來自於行業性質,不是來自統計紀錄。穩定的紀錄,確實意味著某行業具有內在穩定性,但這種「意味」可能受到其他考量的否定。

分析師必須鑽研數字表面之下的真正意涵。連鎖雜貨店掌握很多相對穩定的因子,例如:市場需求穩定、商店地點分散、存貨週轉快速……等。這個產業內的典型大商店,盈餘通常不會發生重大波動,除非採取魯莽的擴張策略。然而,一家典型汽車製造商的情況全然不同。雖然整體產業相當穩定,但個別公司必須面臨異常的變動,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偏好難以捉摸。

所以一家公司若有穩定的財務報表記錄,但分析時,最好與該產業的內在性質相互吻合,才能保證該公司能夠永遠免除其他類似公司所面臨的不穩定性。

分析家的結論永遠必須抑仗數據,以及可靠的檢定準則。這些數據本身並不充分;它們可能被相反涵意之質的考量所否定。某證券的相關統計數據即使非常健全,但有關未來營運或管理階層能力的懷疑,或許將推翻既有的結論。

同樣地,分析師可能非常重視穩定性之質的要素,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根據過去績效所推測的未來結論通常不會被意外發展否決。另外,如果充分的量化證據能夠同時得到質的因子所肯定,分析師對於某特定證券的挑選將更有信心。就數學邏輯而言,令人滿意的統計證據是分析師正面決策的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結語
有關「質」與「量」的分析,可參考另一篇文章:質vs量(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