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穿戴裝置零組件供應鏈一覽

工商時報 2014年09月24日 04:10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市場需求漸趨飽和,穿戴裝置在物連網(IOT)大架構下,儼然將成為下一個爆發性成長的市場。

觀察產業生態系,台灣雖然於品牌端僅「雙A」涉入,但在零組件方面,不論是最上游的處理器還是末端組裝,均可看到台廠身影。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歸納,穿戴裝置可分為「產品製造」、「零組件」、「系統平台」、「應用服務」等四大體系。其中在最前者部分,主要指包括Apple、三星在內的品牌廠,其中在兩岸業者方面,則有台灣的宏碁、華碩,與中國的小米、華為互別苗頭。

華碩在IFA展發表「ZenWatch」後,宏碁也隨即宣布最快明年3月發表首款智慧型手錶,且售價「一定比華碩便宜」、約在149~199美元。事實上,宏碁在穿戴裝置布局較華碩更早,其智慧手環「Liquid Leap」在4月底的紐約發表會便首度亮相、7月正式開賣。

儘管品牌端僅雙A殺出,但零組件供應部分,台灣眾廠商則循以往手機、PC產業模式,不僅在核心的中央處理器、通訊晶片有聯發科、威盛涉入,於面板、電池、系統組裝供應方面,也狹過往IT產業市占優勢,使得群創、友達、新普、廣達、鴻海,也為穿戴裝置生態系中主要競逐者。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曾指出,若不持續開發非傳統IT領域產品,公司毛利率恐「早就變個位數!」因此,除了原有涉獵的電動巴士、電動自行車電池模組外,明年新普還有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設備等新品出貨,他預估明年毛利率將受此鼓舞、呈現超過11%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