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是顯示公司一季或一年營業活動的報表。資產負債表測量一家公司的體質,損益表則測量公司的績效。它可分為兩大部分:營收與費用。
公司銷售產品或營務而得到的資金稱為營收。損益表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營收,這也是許多分析師認為重要的項目【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在網路熱潮期間,營收成長比盈餘成長更能決定股價,因為投資人相信營收顯示了企業是否穩定吸引客戶、取得更大的市場。營收雖然重要,但光看營收數字是不對的。你還得觀察營收的品質及整體損益表,才能斷定公司真正的績效。
損益表第二項是銷貨成本。損益表還列有營運費用,例如「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可由此看出管理階層如何控制營運成本。銷售費用包括業務人員的薪資、差旅及娛樂成本、廣告及配銷費用。一般費用包括幹部薪資、法律服務費、公用事業費用、保險費和辦公室設備折舊等等。另外一個重要的費用是研發成本。
若要跟同業比較,可用研發費用除以營收後的比率:比率如果異常偏高或偏低,這家公司對研發經費的使用可能不太聰明;如果比率下降,公司可能有意削減研發費用來拉抬盈餘。另外需要觀察的重點是:公司有多少營收來自研發出來的新產品?投資者可藉此了解研發過程是否管理得當,也可評估管理階層是否了解客戶需要何種新產品。
損益表還列有停業部門的損益,以及特殊損益。特殊損益是本業以外、非經常性活動的損益。排除特殊損益的損益表可拿來比較公司績效【請參考:本業獲利率】。還有一個偶爾出現在損益表的項目是「組織再造費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幾年,這類名稱已經遭到濫用。
公司如果認定某個營業部門的業績和盈餘下滑,它可能會決定裁員、削減庫存及關廠,以展開重建。許多與此有關的縮編成本都被稱為組織再造費用,列入損益表上,包括資遣員工的成本、工廠價值的折損等。重建代表公司基本面已經改變,例如研發工作未能讓生產線脫胎換骨、競爭對手市占率提高使營收下降,總之,是公司出現長期問題的警訊。
損益表也會列出因表中營收及費用而產生的稅。不過,這項數字僅供記帳,跟實際繳納的稅金可能不同,因為計算期間及基礎不同。公司是根據國稅局的複雜規定來計算實際稅金,兩者的差別稱為「遞延稅項」。
損益表末有兩個重要的數字。第一個是淨利,也稱純益,就是扣除所有費用後的獲利。這是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數字,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雖然不完美,至少要求公司遵守一致的規定,以方便比較。
損益表末另一個重要的數字是每股盈餘(EPS),即公司為每股在外流通股賺多少錢。投資人應該要看的是「完全稀釋每股盈餘」,不是「基本每股盈餘」。完全稀釋每股盈餘所考慮的股數除了一般的在外流通股,還納入尚未執行的股票選擇權、可轉換公司債、優先股及認股權證的股數,由此算出的每股盈餘必然小於基本每股盈餘。
另外一個很管用的指標是資產報酬率(ROA),可以看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關聯。找出損益表的淨利金額,再除以資產負債表上的總資產金額,就能得出資產報酬率。這個比率愈高,經營階層運用資本創造出的報酬就愈多。資產報酬率至少在5%以上才能算是健康的公司。
結語
讀者若要查詢自己投資公司經營績效的反映,可以上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財務報表→採IFRSs後→合併/個別報表→綜合損益表。
讀者若要查詢資產報酬率,可以上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營運概況 → 財務比率分析 → 採IFRSs後→財務分析資料中可查詢到。
※參考資料:散戶至上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