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報紙消息買股票,有人聽投顧買股票,或是靠內線、親友、營業員報牌。透過這些方法,短期都可能賺到錢,但長期下來,大部分還是賠錢。想要長長久久地賺錢,真理還是老話一句,與其等別人給你魚吃,不如學習釣魚的方法,最好的方式還是要靠自己學習。
向贏家學習,長期觀察、運用邏輯檢驗真偽
學習的管道有上課、看書、上網等,我剛開始學投資的時候,主要以上網加看書的模式自學。網路上有一些高手會在部落格分享投資心得,這是很方便的資源,而且大多數可以免費瀏覽,還能留言與這些高手交流,是新手學習的好管道。
有朋友問過我,網路上的資訊一大堆,光看就眼花撩亂,要怎麼有效學習呢?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贏家」學習。有人會說,真正的贏家要教導別人,一定不會收錢,因為他自己就已經很有錢了;要收錢的都不是贏家,是來騙錢的。
其實,「是不是贏家」和「收不收錢」,沒有直接關係,有幾個理由:
- 他可能是贏家,但覺得知識有價,所以要收錢。
- 他可能是贏家,但他很好地免費教大家,所以不收錢。
- 他可能是贏家,但他自己從教學中幾乎沒有收(賺)到錢,主要的錢是用來打平場地費、書籍製作成本、網站流量成本(不過在別人眼裡,他還是在賺錢)。
- 他可能不是贏家,但假裝是,所以想要靠教導投資方式來賺錢。
- 他可能不是贏家,但短暫的賺錢後以為自己是贏家,而且還很興奮地想分享給大家,所以不用收錢,直到下次破產的時候。
- 他可能不是贏家,但報明牌、教導不用收錢,因為目的是要出貨給你。
舉一個實例,我認識的一位股市贏家,他出書的原因居然是要讓孩子在學校的「父親職業欄」填上「作家」或「財經講師」這樣的職稱。他雖然是成功的全職投資者,但擔心社會的既定印象:「全職投資人=無所事事」。
要辨別真假贏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長期聽其言、觀其行,是否前後一致,方法是否有邏輯可循,能否複製。如果我們看到有個策略是「營收成長率連續3個月上升就買進」該怎麼判斷這個策略有沒有效?可採取以下步驟:
例如宏達電2012年1~3月,單月營收和月增率也都是持續增加的;不過這一次的股價走勢,卻反而走跌。
盡量思考齊全,就會開始獲得答案;接著就能在台股中挑選出合適的股票,找到適合買賣的價格。此時可以先進行回測,並模擬投資,或觀察其他台股價值投資者的實際投資過程。如果要練習模擬投資,現在很多網站都有提供免費的股市模擬遊戲,例如:理財寶的股市大富翁,以及Yahoo!股市的股市大玩咖等。
步驟5》實際測試、應對突發狀況
大量進行步驟4,確定沒問題後,才使用自己的錢進去投資。不過在實戰過程中,有時會發現新的問題。
步驟6》修正方法、找到解答
在實戰中發現問題,並進行修正,就能逐步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找出個股每個月的月營收數據。
- 比對個股的股價走勢圖。
- 持續找尋其他比較案例。
例如宏達電2012年1~3月,單月營收和月增率也都是持續增加的;不過這一次的股價走勢,卻反而走跌。
如果我們繼續做更多實驗下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時靈、有時不靈,而且機率差不多。所以看見有公司把「個股月營收連續成長」當成利多,並大力鼓吹看好後市行情,記得不需要盲目地相信買進了。【我之前文章已提過,營收要看年增率而不是月增率,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
迄今我做過多投資方法的測試,包含消息面的「端午變天」或「紅包行情」、「技術分析」與「籌碼分析」的許多指標;很遺憾地,這些指標的勝率都不高。
找到好方法之後,剛開始先進行模擬投資,以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投資。切記,「獨立思考」是成功投資的重要法則!
6步驟勤練習正確思考模型,找到有效投資法
以「如何投資賺錢」為例,可以做如下的思考:
步驟1》思考
步驟4》模擬實驗迄今我做過多投資方法的測試,包含消息面的「端午變天」或「紅包行情」、「技術分析」與「籌碼分析」的許多指標;很遺憾地,這些指標的勝率都不高。
找到好方法之後,剛開始先進行模擬投資,以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投資。切記,「獨立思考」是成功投資的重要法則!
6步驟勤練習正確思考模型,找到有效投資法
以「如何投資賺錢」為例,可以做如下的思考:
步驟1》思考
- 投資為什麼可以賺錢?
- 要投資什麼標的才可以賺錢?
步驟2》蒐集資訊
例如,可投資的標的有股票、基金、房地產、債券……等;並蒐集各投資商品投資的方法,有沒有成功的案例。
步驟3》邏輯推演、假設答案
- 股票有沒有投資成功的案例?
- 股神巴菲特成功案例之一,他如何透過投資獲利?
- 巴菲特專長以便宜價格買進好股票,這種價值投資法為什麼能賺錢?
- 巴菲特價值投資方法的執行步驟?
- 如何界定好股票的定義?
- 便宜價格怎麼算出來?
- 巴菲特價值投資法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風險與機會在哪裡?
- 萬一執行價值投資法發生風險,會造成什麼影響?我有沒有辦法處理?
- 我的性格、心理狀態、資金規模等,是否適合用價值投資法?(每個人自己評估,若不適合就換一種投資法,然後重新進行上述思考)
盡量思考齊全,就會開始獲得答案;接著就能在台股中挑選出合適的股票,找到適合買賣的價格。此時可以先進行回測,並模擬投資,或觀察其他台股價值投資者的實際投資過程。如果要練習模擬投資,現在很多網站都有提供免費的股市模擬遊戲,例如:理財寶的股市大富翁,以及Yahoo!股市的股市大玩咖等。
步驟5》實際測試、應對突發狀況
大量進行步驟4,確定沒問題後,才使用自己的錢進去投資。不過在實戰過程中,有時會發現新的問題。
步驟6》修正方法、找到解答
以上是簡單的舉例,也可以買一本書,讀完後按照書裡的內容拆解、問問題,最後自行判斷,這本書提出的投資方式是否可行?自己有沒有辦法使用這種投資方式?
練習久了,就能體會到什麼是「一理通、百理通」,並幫助思考更加清晰。
結語
在《誰說人是理性的!》這本書中有提到: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準備兩種巧克力,一是瑞士蓮的松露巧克力,其成本大約是30美分,另一個是平凡無其的賀喜巧克力。他故意把瑞士蓮松露巧克力的價格訂為一顆15美分,賀喜巧克力的價格訂價1美分,並寫了一張告示牌,「巧克力,一人限買一顆」,看看人們會採取怎樣的購買行為。
毫無意外的,顧客採取極為理性的行動,他們比較了兩者的價錢和品質後做出了決定。大約有73%的人選瑞士蓮,17%的人選了賀喜。
接著教授把兩種巧克力的價格各調降了1美分,瑞士蓮為14美分,而賀喜當然變成免費。實驗結果會起變化嗎?畢竟,兩種巧克力的價格都只降了1分錢。
果然,「免費」力量大!平凡無奇的賀喜巧克力竟然大受歡迎。顧客約有69%選了免費的賀喜,放棄了少有優惠價格購買機會的瑞士蓮。也就是「免費」會導致我們做出不明智的決策。
投資也一樣,在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資料,而讀者有沒有想過,那些資料是真的有用,還只是因為「免費」的緣故呢?
於是我個人也做了一項實驗,我對於想要我的資料(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的讀者,需收取服務費。(因為只要你標出價格,人就會恢復理智,判斷其是否有其價值。)
第1年馬上就有人訂閱我的資料(也包括一些證券營業員)。但有一件事出乎我意料之外,有讀者反應我的服務費似乎太便宜了(第1年我收取的服務費是現在定價的一半)。
於是第2年,我又做了另一項實驗,我把訂閱服務費的價格再提高了1倍(就是目前服務費的價格),但再次又出現我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依照經濟學原理,價格上漲,需求會下降,也就是第2年訂閱的人數,應該會低於第1年的人數才對(因為價格貴了1倍)。
但結果是,第2年訂閱人數反而超過第1年,有些讀者開始問可不可以訂閱2年以上(可能怕我再度調高價格)。
後來我覺得,收費似乎比免費的效果更好,因為要收費,才可驗證我的資料實際上有沒有被使用的價值,加上可過濾出真正想要使用的人,並且訂閱讀者會開始回饋一些使用過的心得(或推薦新的投資標的),使我的資料品質愈來愈完備。
我之前文章有提到過【請參考:分析分析師(散戶至上)】,那些網路上免費的資料我曾使用過,後來發覺並不實用(只管價值,忽視成長),所以我就自行動手做了。
毫無意外的,顧客採取極為理性的行動,他們比較了兩者的價錢和品質後做出了決定。大約有73%的人選瑞士蓮,17%的人選了賀喜。
接著教授把兩種巧克力的價格各調降了1美分,瑞士蓮為14美分,而賀喜當然變成免費。實驗結果會起變化嗎?畢竟,兩種巧克力的價格都只降了1分錢。
果然,「免費」力量大!平凡無奇的賀喜巧克力竟然大受歡迎。顧客約有69%選了免費的賀喜,放棄了少有優惠價格購買機會的瑞士蓮。也就是「免費」會導致我們做出不明智的決策。
投資也一樣,在網路上有許多免費的資料,而讀者有沒有想過,那些資料是真的有用,還只是因為「免費」的緣故呢?
於是我個人也做了一項實驗,我對於想要我的資料(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的讀者,需收取服務費。(因為只要你標出價格,人就會恢復理智,判斷其是否有其價值。)
第1年馬上就有人訂閱我的資料(也包括一些證券營業員)。但有一件事出乎我意料之外,有讀者反應我的服務費似乎太便宜了(第1年我收取的服務費是現在定價的一半)。
於是第2年,我又做了另一項實驗,我把訂閱服務費的價格再提高了1倍(就是目前服務費的價格),但再次又出現我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依照經濟學原理,價格上漲,需求會下降,也就是第2年訂閱的人數,應該會低於第1年的人數才對(因為價格貴了1倍)。
但結果是,第2年訂閱人數反而超過第1年,有些讀者開始問可不可以訂閱2年以上(可能怕我再度調高價格)。
後來我覺得,收費似乎比免費的效果更好,因為要收費,才可驗證我的資料實際上有沒有被使用的價值,加上可過濾出真正想要使用的人,並且訂閱讀者會開始回饋一些使用過的心得(或推薦新的投資標的),使我的資料品質愈來愈完備。
我之前文章有提到過【請參考:分析分析師(散戶至上)】,那些網路上免費的資料我曾使用過,後來發覺並不實用(只管價值,忽視成長),所以我就自行動手做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