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損益表裡看什麼?

一家公司的財報首先當然從損益表下手,那在損益表裡究竟是要先看些什麼?

一、EPS(每股純益或每股淨利)
許多投資人會先看EPS,這其實也不能說不對,但投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絕對的EPS」,而不是看「相對的EPS」。這有點饒舌,什麼是「相對的EPS」?如下圖,就是和去年相比,你就比較清楚,那就是EPS是處在衰退中抑或是成長中。


至於買進時機,由於瑞儀成長性很明顯,從股價歷史資料看來,無論你在那一季財報公布後買進都賺錢。【我個人還會試著預估未來的EPS,來推算出合理的成長價格,請參考:成長分析—尋找飆股,計算合理成長價格(散戶兵法—祖魯法則)

二、營業利益出好菜
營業利益簡稱「營益率」,在財務分析的損益基本三個比率「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當中,我格外重視營益率。

簡單來說,毛利率是屬於工廠製造端的績效,受工資、原料的影響相當大,但以一家製造業來說,相對於原物料與勞工成本確實也只能站在被動的立場接受。以鴻海為例,即便如它的大規模,面對原料與勞工成本的高漲,也只能被動的接受或頂多主動的逃避。

至於營益率,就紮紮實實是一家公司管理能力的表徵了,舉凡產品線的調整、庫存的管理,以及各類管理的成本,以營業費用而言,其絕對金額當然比營業成本來得小,但其變動性卻往往比較大。

當發生下列情形,投資人最好先考慮出場:
  1. 單季的EPS低於去年。
  2. 單季的營益率明顯下降。

當然,還是得搭配其他數據,出場點可以設定比較寬鬆一點,但最好是,以「隨便出場、謹慎進場」為財務分析法的進出最高原則。(以上兩點也是我常用的賣出原則)

三、營業收入趨勢
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是最即時的財務資訊,比起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每月公布一次的資訊的確比每三個月才公布一次的財報數字,更貼近現實狀況,所以那麼多人重視營業收入的消長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我注重的是營收的「年增率」,營收年增率由負轉正或持續成長(也就是成長率還能成長)是讓我個人覺得很舒服的指標之一。【有關營收年增率的應用,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

結語
以上此書作者所述的,也是我所關注的。另外關於損益表,我則多看一項比率,即是本業比。有關本業比,請參考:本業獲利率的說明,我在這就不再詳述了。

我覺得多一個「相對的EPS」的數據也有好處。我舉鴻海為例子:


每當發布第2季財報時,投資者常常會將第2季的EPS乘上2來推估全年的EPS,所以鴻海推估全年的EPS為7.22(3.61×2=7.22),你可能會覺得預估成長率衰退了18%(很不好),但其實鴻海第2季和去年同期相比,是成長的。

所以每次股市大跌,我都會挑一些「相對的EPS」、「營益率」、營收「年增率」皆成長的個股來低接。

※參考資料:財務自由的世界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