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此書時,發現我製作的成長力資料所關心的重點及目的都和此書(超級績效:金融怪傑交易之道)的作者很相似,例如此書作者傑克.史瓦格說:
「千萬不要只因為『名氣』而愛上那些價格大跌的股票,很多真正的贏家,出現在未來,而不是過去。上市公司每季都會公布盈餘和銷貨報告,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而其中有些新名子會脫穎而出,因為潛力較強的股票,終將取代表現不彰者。同樣的這組資料,也可以讓我們重新評估那些已經納入投資組合的股票。透過這種強制取代的處理方式,投資組合自然而然會邁向績效目標。那些持續交付優異表現的股票,就能繼續留在投資組合裡,至於那些表現不彰者,則必須離開。」
我自己的投資組合的所選定的個股,也是完全透過成長力資料的數據,我投資組合中的個股,只要在成長力資料中,持續交付優異表現,我就繼續持有,而那些表現不彰者,我則立即賣出。巴菲特說過:「一旦在廚房看到第1隻蟑螂,之後必會遇到牠的許多親戚。」
傑克.史瓦格也是這麼覺的,他說:「當我們看到一隻蟑螂時,通常就代表還有很多蟑螂,我們稱此為蟑螂效應。企業公布的盈餘數據如果不符合預期,隨後幾季公布的績效很有可能會繼續令人失望。由於盈餘意外具有延續性,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夠擊敗市場估計的股票,儘量避開盈餘利空意外。若想要尋找這類的候選股,不妨查閱最近幾季的盈餘報告,留意那些表現超越預期的股票。」
重要基本面
- 盈餘:房地產投資的口頭襌是「地點,地點,地點」。至於股票投資,則是「盈餘,盈餘,盈餘」,因為盈餘畢竟是股票投資的終極目標。一家公司能夠創造多少盈餘?能夠持續多久?談到盈餘,每位投資人都應該考慮三個問題:多少?多久?多確定?獲利性、持續力與能見度,是驅動股價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 銷貨:除了每股盈餘表現強勁、加速成長之外,我們也希望看到銷貨顯示出相同的性質。傑出的銷貨數字所帶動的強勁盈餘成長(而非仰賴某種巧妙的作帳手段),才是超級強勢股的力量來源。如果我們所挑選的候選股,不僅具備傑出的盈餘表現,還展現出強勁的銷貨數字,找到超級強勢股的機會就會大增。
舉例來說,從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期間,Netflix所公布的8季銷貨金額持續成長,從21%加速成長到34%;在這段期間內,每股季盈餘平均成長45%,股價漲幅則超過500%。1982年6月到1983年6月期間,家得寶(Home Depot)股價上漲698%。這段重大價格漲勢發生之前,連續四季的銷貨成長分別為104%、158%、191%與220%。
所以對於自己實際持有的股票,或考慮買進的股票,投資人都必須知道企業公布盈餘報告的時間,投資人也要留意它們的盈餘報告和新聞。總結來說,希望看到下列現象:
- 盈餘意外。
- 每股盈餘與營運收入加速成長。
- 營運利潤增加。
- 每股盈餘向上突破。
- 年度每股盈餘顯著成長。
- 持續加速發展的跡象。
接著我舉自己的實際例子:我在2013年以46.4的價位買進億光(2393),加入我的投資組合中。其中原因就是成長力資料顯示出億光(2393)其盈餘出現強勁的成長。【詳細說明,請參考:成長分析—億光(2393)(102年度)第三季】。
但在今年2015年6月刊成長力資料中,顯示億光(2393)5月營收年增率出現負15.39%,於是我在資料公布的隔天就以67元賣掉了億光(2393),把億光(2393)從我的投資組合中移出。
我對銷貨的觀察,是參考營收年增率【有關營收年增率的說明,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
今年我再度以同樣的理由在37.2元買進福興(9924)【詳細說明,請參考:關鍵點分析—福興(9924) 104年 8月】。我每年都會重複如上述的動作,從成長力資料中選出強勢股,加入我的投資組合,並將弱勢股移出。
也如同此書作者所說的:「上市公司每季都會公布盈餘和銷貨報告,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而其中有些新名子會脫穎而出,因為潛力較強的股票,終將取代表現不彰者。」而此書作者的「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對我來說即是我的成長力資料。
而一般的投資散戶,很少有「持續更新一組最重要統計數據」來替自己的投資組合「汰弱留強」,只關心自己持股的價股而已,常常是把賺錢的賣了,留下賠錢的股票(例如有些投資人把宏達電留了下來),如同彼得.林區說:「有些人喜歡把『贏家』——上漲的股票——賣掉,而把『輸家』——下跌股——留下來,這好像是拔掉鮮花,只給雜草澆水。」,結果總是賺小賠大。
※參考資料:超級績效:金融怪傑交易之道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