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公共政策時,事實數據總是為情緒煽動言論的手下敗將。」——參議員迪克.艾密
經濟學原理有關國家經濟的探討,雖然並不是複雜難解,但仍對下面兩項重要的錯誤概念戒慎戒懼:
- 合成謬誤。
- 以零和遊戲的心態評估經濟活動,因而認定某方的得即為另一方的損失。
避免零和思考
就拿最低薪資的相關法律來說【請參考:最低工資法(超簡單經濟學)】,敲邊鼓的通常是那些自詡為正義化身的人士。他們自認是站在勞工那邊對抗雇主,殊不知雇主最後受到的傷害反而比較少。因為失業不但會剝奪勞工現有的收入,也會剝奪勞工必須憑藉勞動經驗建立的人力資本,使勞工無法日後為自己賺取更高的收入。在財富逐漸成長的國家中,零和的思考模式更可能誤導天下蒼生。我們在討論社會族群的相對分配時,總喜好用圓形圖去說明不同族群在全國收入所占的比率。可是所有族群實際的經濟福利——亦即他們的人均實質所得——通常取決於整張餅有多大,而非某個族群和其他族群的比較。
有些人會對相對分配懷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對於財富的增長則興趣缺缺。也就是說,他們不僅不會留意有關全國財富成長的統計數據。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也沒有興趣知道哪些條件或政策會強化這種成長的前景,以及又有哪些政策可能阻礙了從整體成長的觀點檢視大部分的經濟政策。
國內如此,國際間亦然,零和的思考會導致某些國家一味把外國投資者擋在門外,唯恐對方會把國家財富帶走。例如,東南亞歷代的海外華人就被不斷指控偷走當地國家的財富。可是事實上,那批華人為這些國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產業,並增加這些國家的財富。
避開合成謬誤
就如同零和的假設是隠諱的,假設部分為真即代表整體為真的概念——亦即合成謬誤——也是如此。
汽車、卡車和曳引機在二十世紀時取代馬匹過去在美國運輸及農事上扮演的重大角色。原先用來餵飽大量馬匹和維持其運作所需的一切資源,也因此全部獲得釋放。當農耕方法變得愈有效率時,勞動人力在農業的地位也被取代。
對媒體或政客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比報導某某世代務農的家庭或個人,如今在市場經濟的力量下被迫退出自己熟識和熱愛生活,更容易賺人熱淚,或彰顯他們的「人道關懷了」。殊不知這些人往往忘掉,那些「無關個人」的市場力量正代表無數消費者的利益。他們為數頗眾,和生產者不相上下,但媒體或政客總是喜歡操弄,只選擇生產者作為討論的焦點。媒體或政客永遠都無法抗拒這種誘惑——往往刻意挑出境況可憐的一些人,並試著「解決」對方的問題,藉此吸引大眾的目光,而未曾考慮到對其他地方的人的影響。
正如某位印度作家所言:「由於政客們害怕失去有組識的勞工以及他們的選票,所以都沒有勇氣把龐大且虧錢的公營事業民營化。這些政客一直拒絕取消水電和肥料的補貼政策,因為他們唯恐關鍵的農村選票就此消失。另外,這些政客也不敢碰觸糧食補貼的政策,原因無他,這背後牽涉到龐大的窮人選票。然而,這些『免費贈品』破壞了國家財政,讓我們國庫增加許多難堪的赤字。除非這些赤字得到控制,否則國家絕不可能更具競爭力,經濟成長率也不會上升到8%或9%。殊不知經濟成長率乃是短期內創造工作機會,並改善大多數國民機會的必要條件。」
只要是民選政府官員,必然會顧慮連任的問題,也就是說,政府並不會像在競爭市場中運作的私人企業那樣輕易地承認錯誤、改弦更張。沒有人喜歡認錯,可是在利潤與虧損的誘因及限制下,私人企業通常沒有選擇,唯有懸崖勒馬。不過,就政治而言,犯錯的後果會殃及全體納稅人,而承認犯錯的代價才會由民選官員承擔。政府官員在這樣的誘因與限制之下,不願意承認錯誤、改變政策,這個行為可說是理由充分。
結語
如同吳宗憲在第50屆金鐘獎頒獎典禮的引言:「政論節目當道!觀眾可以依照你的心情選擇你要的顏色,要藍有藍,要綠有綠,要紅有紅,原來;台灣有了彩色電視機之後……就再也沒有黑白了!」
查理.蒙格說:「意識形態會讓人產生偏見,如同年輕人特別容易陷入強烈而愚蠢的政治意識形態當中,而且永遠走不出來。如此一來,你們的頭腦就會壞掉,而且有時候是以驚人的速度壞掉。因此,要非常小心提防強烈的意識形態,這對你們寶貴的頭腦具有高度危險性。」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