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4步驟,學習巴菲特投資法(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

海格斯壯1994年撰寫的《值得長抱的股票巴菲特是這麼挑的》(原書名:《勝券在握》)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十年後,他再度出版《巴菲特勝券在握的12個原則》,更精進地持續研究與觀察巴菲特,並將這十年間巴菲特在市場上的投資狀況收錄書中。本篇只介紹「4步驟,學習巴菲特投資法」。

人在試新東西時,開始難免害怕。採用新而不同的投資策略,自然會有同樣的不自在感。巴菲特法的第一步最難。如果你能做到第一步,之後最容易了。

步驟一:別理股市
股市不是指導員,它的存在只是讓你有個幫你完成股票買賣的機制。如果你相信股市比你聰明,就把錢拿去買指數型基金。但如果你自己有研究,了解你的公司,並自信你比股市更了解公司,那就別去理股市。

巴菲特辦公室內沒有報價裝置,沒有它他好像也過得去。

巴菲特認為以短期股價判斷公司成功與否很蠢,1988年接受《財星雜誌》採訪時,他說:「股市的存在不過就是讓你看看有沒有人想做蠢事的參考場所。」巴菲特讓旗下的公司向他報告業務改進的價值。他每年一次審查以下幾個變數:
  • 原始股東淨值的收益回報。
  • 獲利率增減、負債水準、資本支出需求。
  • 公司賺現金的能力。

如果這幾項經濟因素都在改進,他知道股價長期必然會反映出來。股價短期的波動是不重要的。

步驟二:別擔心經濟
就像人們白花力氣去擔心股市,他們也多餘地掛慮經濟。如果你發覺你與人在爭執經濟是要成長或走向衰退,利率要走高或調降,或者有通膨或通膨減緩等等,馬上停止,饒了自己吧。

投資人常從經濟假設開始,再以此為據挑選股票。巴菲特認為這麼做挺蠢的。其一,沒有人能預測經濟或預測股市。再者,如果你選的股票只有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才能獲利,並不斷調整投資組合以配合下個經濟狀況,遲早要碰到反轉或純屬猜測。

巴菲特喜歡買進在哪種經濟環境都有賺錢機會的事業。把時間用在尋找和買進可以在各種經濟狀況下獲利的企業,比找來一堆只能靠你剛好猜對經濟走勢才能賺錢的股票,要明智多了。

步驟三:買的是事業不是股票
巴菲特會有系統地以各項基本守則逐一衡量此事業:
  • 此事業簡單易懂,有穩定的營運紀錄以及看好的遠景嗎?
  • 是由誠實能幹的經理人經營?他們能理性配置資本?坦誠對待股東?能獨排眾議嗎?
  • 公司的基本經營狀況可好,是否有高的獲利率與業主盈餘,以及它保留的收益能用以增加夠高的公司市值嗎?
  • 最後,買進價格是否比內含價值低?請注意,只有到此最後一步,巴菲特才會去看股價。

計算事業的價值在數學上並不複雜;但問題出在我們錯估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巴菲特以兩招對付這種問題。一是增加正確預估未來現金流量的機會,只找簡單穩定的事業。二是堅持公司的收購價格與自己算出的價值間保留安全空間。這個安全空間形成緩衝區,可以在公司未來現金流量不如預期時保護你。

步驟四:管理投資的「企業組合」
你現在管理的是企業組合,許多事要跟著改變。第一,你不可能賣出你的最佳事業只因他剛替你賺了點錢。第二,你在買進新事業時會格外審慎。你不再因為有閒錢就輕易買進普普通通的公司。如果公司通不過你的守則篩選,就別買。要有耐心等待好事業出現。

如果你認為沒有買進賣出就是沒有進展,那就錯了。就巴菲特看來,人生一要做數百個高明的決定,很難,他寧願把組合定位在只要做對幾次明智的決定就好了。

因為你不再擔心股市、經濟或預測股價,你有更多時間去了解你的事業。你可以更有效率地閱讀年報以及工商報導,增進你做股東的知識。事實上,你愈是願意調查你的事業,你就愈不用去理會那些靠建議人們做出不理性決定的人。

最好的投資點子來自個人的修行;但你不必因而退卻。巴菲特投資法不會難倒認真的投資人。你不必成為評估企業價值的企管碩士之流,才能妙用巴菲特投資法。

結語
如同彼得.林區說的:「我當然希望能夠預測市場行情、並事先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經濟衰退,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只要能夠像巴菲特一樣,發掘到獲利的公司,就很滿意了。」【請參考:預測景氣循環有多困難?(散戶投資正典)

這也是我成長力資料追蹤那麼多家公司的原因。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