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買好股,然後耐心等待。「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看上去很簡單,然而踐行起來卻很難。
為什麼?小通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來自@袁一飛,簡單明了,很有啟發,分享給大家。
我提供兩個答案:「買便宜的好貨」的生活常識在股市裡失效了
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的原理極其簡單:買便宜的好貨。我們生活中的常識也是這麼乾的,但為什麼在生活中看起來運行良好的常識一到股市就失效了呢?是我們忽視了常識還是常識失效了?
我們為什麼會在買一袋洗衣粉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知道要貨比三家、找出物美價廉的最佳結合點,做出理性的消費,而在做出大筆的股票投資操作時卻顯得如此的隨意,似乎丟了最簡單的常識——買便宜的好貨?
問題的癥結可能遠不像大家所說的那樣:缺乏常識。
其實後面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在買洗衣粉的過程中我們遵循了一種我們長期以來過度簡化了的思維定勢:價格-質量以及對比思維傾向;我們從來沒有對生活中品類繁多的商品做過成本分析與估值,所以壓根兒不知道他們便不便宜,我們認為價格越高質量就越好,我們只是通過簡單的價格對比來確定他的質量,以及簡單的價格質量比知道誰更便宜;這種簡單的對比代替了複雜的「某一洗衣粉便宜與否」這一艱辛而複雜的研究過程,其實我們壓根兒就不知道洗衣粉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與品質、期間費用、各種稅費、商家合理的利潤等)。
在通常的情況下,在完全競爭、浩如煙海的商品市場里我們依賴於「價格—質量」這一過度簡化模型的絕大多數的決定都是有效的,依靠這種簡化的思維我們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但是我們也會有很多愚蠢的決定:比如我們很容易為那些所謂高品質的(實際上只是虛標的高價格)東西付出過高的價格。
股票的背後是一家家複雜的企業, 而巴菲特的常識「買便宜貨」要求我們對企業進行絕對估值。我們在做股票投資時這個過度簡化的思維定勢就失去作用了,我們無法只憑價格上的簡單對比得出企業的優劣,巴菲特倡導的投資理念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要用合理地價格購買卓越的公司。
在這裏要求我們懂得如何去為公司估值,只有正確的為企業估值我們才能知道公司到底便不便宜,而公司的絕對估值是一個綜合各種信息的辯證思考過程,讀懂一個企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遠非價格上比較一下或根據價格-質量這一簡化思維工具就能得到。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當我們賴以生存的過度簡化的思維模式失效時,我們的大腦不是去進行艱苦的客觀的企業價值研究,而是避重就輕的選擇另一條捷徑:看看K線表畫畫曲線找找趨勢、聽聽專家的說法、打聽下小道消息、簡單的看一下PE或類似企業的價格對比,並假裝騙自己他們的說法就是有效的,並以此做出了莽撞的投資決定,然後祈求上帝讓自己所買的股票快點兒漲。
當然這種建立在失效的思維定勢之上莽撞的投資決定肯定不會給你帶來確定感和美感,面對市場上爆炸的信息患得患失,飄忽不定,內心充滿了疑惑。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仍有自知之明的人只是拿出「丟了也毫不心疼的錢」來碰碰運氣,正所謂小賭怡情,玩一下而已;這種情況仍敢於大筆投資的就成為了純粹的賭徒,其結局不言自明。我們大多數人不夠努力以致缺乏成功的基本素養
投資與其他任何工作一樣,成功的人只是少數。但是談論別的領域從來沒有像談論投資那樣熱烈,一方面是因為股市的參與和退出成本極低且途徑極其簡單,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人誤以為從股市中賺錢只需要坐在空調房裡點擊幾下滑鼠就可以,誰都能幹。
其實投資也是要遵守基本的商業準則的和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投資的本質就是投資企業,試圖把投資隔離於商業本質之外的投機者註定是在參與一場零和遊戲的賭博。
巴菲特說,做好投資本質上來講只要學好兩門課:
- 如何評估企業價值
- 如何看待市場波動
第一門課涉及到如何評估企業價值,這門課要做好與任何其他工作一樣,考察的是你是否具備在一個領域成功的基本素養,包括激情,努力和樂觀。沒有激情,夢想和超越常人的近10倍的努力,無法獲得巴菲特這種高屋建瓴式的快速洞察商業本質的能力。這門課需要的是絕對的汗水和勤奮,外加濃烈的興趣,而興趣這個東西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第二門課如何看待市場波動,這門課可能與基因有一些關係,也跟從小到大的思維模式有關,更跟後天的對世界客觀真理的追求態度息息相關,更重要的還是在後天。巴菲特等人很快就相信市場波動是隨機的,不能預測的,而有的人卻打死認定能從市場波動中能長久獲利。
所以巴菲特的成功本質上就是兩句話:
-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 以低於公司內在價格的折扣價購買
巴菲特的成功濃縮成一句話:投資就是怎樣對一樁生意(一個企業)估值,打折後購買。投資失敗的人有幾個人知道自己所買的企業值多少錢?這句話的背後,就是超越尋常的努力,話又說回來,哪一個領域的成功是輕輕鬆鬆的?
綜上所述:我們幹投資不能成功的原因在於我們缺乏成功的基本素養(如激情,努力,樂觀),我們幹投資沒有成功,很有可能我們幹別的工作也不會成功,投資僅僅是360行裡的一個行業,他不會脫離成功所需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