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是人本身的罪過;安貧樂道,不過是為自身開脫的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本書會帶你走向致富之路,摒棄那些華麗的修飾,用最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你講述財富獲取之道。本篇只介紹「找出適合自己的財富輻射範圍」。
偉大的人物並不是每個方面都很優秀,只是將他們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了。所謂人才,其實就是做了他們能做好的事,將他們才能上的優勢方面表現出來了。所謂庸才,不過是做了他們做不好也不該做的事情,從而將他們才能上的平庸方面表現出來。所以,不存在絕對無用的人。
興趣是你的財富輻射能量最大的動力
興趣是什麼?那便是我們畢生的愛好所在和可以為之努力奮鬥的追求了。要去做那件事的慾望,就是你有力量去做它的明證。
如果你想培養起一技之長並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長,方法其實很簡單:做你喜歡的事,做你擅長的事,在你最感興趣的領域施展你的天賦!
在其他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好選擇進入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行業;但是,如果你對某個職業懷有強烈的願望,那麼,你應該遵循願望的指引,選擇這個職業作為你最終的職業目標。
即使你覺得當下所從事的職業並不適合自己,也不要迫不及待地去更換職業。最好辦法是,通過自己的成長來改變自己的事業或周圍環境。不論你在哪裡工作,受誰的雇用,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你是否已經發掘出該事業所要求的天分和能力。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最符合自己個性、令自己滿心愉悅的工作,這是你天生的權利,也是你獲得成功的基礎。
我們即然生存於這個世界,就要通過工作來生存,而工作最需要工具的,這些不同的能力就是工具,工具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的高低。我們必須擁有精良的工具,同時,我們也必須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這些工具。
一個人能夠使用一張利鋸、一柄尺規、一把好鉋刀,以及相關的工具打造出一件美觀的傢俱。然而同樣的傢俱模型,同樣的工具,如果由另一個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精良工具的人來操作,就可以造出一件劣質的複製品。
你的各種天賦是你致富過程中必須運用的工具,充分利用這些工具,能幫助你完成那些能夠獲得財富、實現夢想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正身處自身能發揮得較出色的事業中,那麼成功對於你而言,就會輕鬆很多。
記住,你必須具備學習所有技能的能力。當你在某方面技能相當熟練的時候,你就能很輕鬆地從事相關行業並成功致富。
結語
其實我以前所做的工作,跟我的興趣一直都不相關,我也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我是因為身體健康出了狀況後,才決定做我有興趣的事。
如同《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保羅.卡拉尼提說:「得病的棘手之處在於,當你經歷生病,你的價值觀不斷在變。你設法弄清楚對你重要的東西,接著,你不停地在弄清楚。就像有人拿走了我的信用卡,而我不得不學會怎麼計畫支出。你或許決定要把時間花在當神經外科醫師,可是兩個月後,你不那麼想了。再過兩個月,你也許想去學吹薩克斯風,或想全心服事教會。」
後來我陸續製作我的投資工具,即是: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和關鍵點記錄。以前的我是不會把我的投資工具給釋出的,因為這麼做只會增加我投資上的敵人,但自從我身體健康出了狀況後,我的想法也不同,我想可能有些人也會跟我一樣,需要透過學習投資來改善未來的生活。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有提到,我們都聽過這種專家直覺的故事:西洋棋大師在經過街頭棋局時,腳步都沒停,就說「再三步,白棋贏」;或是醫生只要看病人一眼就能做出複雜的診斷。
但其實我們每一天的直覺能力並不比有經驗的醫生或專家差,只不過我們經歷的都是日常小事而已。正確直覺的心理學並沒有任何魔術在裡面或許最好的一句話就是賽蒙這位研究西洋棋大師的心理學家說的:「西洋棋大師和我們最大不同的是,在花過幾千個小時下棋後,他們看盤的方式已經跟我們不一樣了。」
也就是說,坊間把專家直覺神話了,其實正確的說法是:「情境提供了線索,線索讓專家得以從記憶提取儲存其中的訊息,訊息提供了答案。直覺就是辨識,不多也不少,就是它。」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訂閱我資料的讀者,同樣和我使用相同的工具,但我們的投資報酬卻不同,主要的原因是我已經經過多年的練習了,有常年看我部落格的讀者會發現,我常分析一檔股票時,我的結論是「我沒買它」比「我有買」的多很多。
因為經過多年的練習,我的投資直覺告訴我,應該投資在機率看起來比較高的投資標的上。
我個人覺得,投資是出於興趣還是只是為了錢,會讓你將來的投資報酬會差很多,像訂閱我資料的讀者,就分成很多種,有一些人每年都會續訂我的資料,有一些人會一次訂閱兩年,我相信更多人的反應是,啊,這要錢。
就如同我之前文章提過的【請參考:自我投資(大膽思考的力量)】,有一次用餐的時候,我聽到隔壁桌有個人說:「華爾街期刊一年要50美元,我負擔不起。」他的同伴明顯的比較有企圖心,則回話說:「可是,我發現我更負擔不起不讀它的損失。」
如上述的文章,若是你是出於興趣,你會更加於去學習致富過程中必須運用的工具,充分利用這些工具,能幫助你完成那些能夠獲得財富、實現夢想的工作。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