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個人或群體,唯有對機率、風險和不確定性有更深入而正確的理解,才能培養足夠的思辨能力,擺脫理盲的困境。本書闡述機率學,緊扣理論的新脈動,觀念及應用均與時俱進,正是現代知識公民所需的必備素養。 本篇只介紹「保險公司如賭場莊家,做的都是數學生意」。
延長保固:你的安心是廠商的獲利
以下是一個不錯的練習題。《買哪個好?》的調查裡,有間超市收費99鎊,提供價值349鎊的新電視五年保固。付99鎊買五年安心,似乎不算多,然而若從期望值理論來看,你可能會再想一想。電視故障的「期望損失」,就是這台電視的成本乘上故障機率。
我們不知道故障機率是多少,不過我們知道,期望值不應該超過我們被要求支付的99鎊保險費,因為這麼一來,我們就等於是為了電視機故障的風險過度投保。因此,電視的保固費,只有低於349鎊乘以壞掉風險時,至少是99÷349=約28%。你若覺得這個電視機故障機率合理,那就可以買保固。
不過,你可能想先了解真正的故障率是多少:《買哪個好?》查過了,實際的故障率僅5%。比起99鎊保險費對應的合理最低故障率,這實在低太多了吧?現在,我們也可以算出合理的保險費:349鎊×5%的故障率=約18鎊,僅僅只是99鎊的一小部分。
電視保固的案例,還不是最令人生氣的。有間連鎖電子產品商店為價值269鎊的電視,提供139鎊五年保固的「尊爵」服務:連算都不用算,光聽就很荒唐。此外,這台電視真正固障率才2%,這表示合理的保固費比實際收取的低了26倍。
保險公司如賭場莊家,做的都是數學生意
同樣的基本觀念,也可以用來評估購買保險上。有些人(特別是在保險從業人員)會抗議說,這種說法實在太過簡化。某方面來說確實如此,最明顯的是,我們忽略了保險所能夠提供的,經常不只是重置成本。
但買保險還是有一項準則可供參考:就是若你「賭」不需要保險,結果賭錯了,是否有辦法應付後果——這就和不確定事件一樣,永遠有可能發生。即使你根據理性做決策,結果賭錯邊,只要你能夠承受後果,拒絕十倍於你認為合理的保費,絕對說得過去。
例如洗衣機,花錢再買一台雖討厭,但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買房屋險或是海外醫療險,卻是另外一回事。你可能認為出國幾天生病的風險很低,根本不值得付20鎊的保費;但是住院費與送返國門的成本,隨便就超過這個數目的一萬倍。當賭輸的代價是欲哭無淚的20萬鎊帳單時,你真的能信心滿滿地賭這些倒楣事發生的機率低於1/10,000嗎?
這裡點出保險以及一般決策的關鍵事實:事情完全取決於背景架構。你若很窮,即使保費合理,也可能超出你的負擔;無論你有多理性,你只能賭自己運氣夠強。另一方面,有錢人實際上可能願意付出比合理水準更高的保費,只因為錢對他們來說比較不算什麼。
世界充滿風險,因此有人發明保險幫助我們因應後果(也為保險公司創造利潤)。你可以根據簡單的經驗法則,判斷何時值得買保險,何時最好賭一下運氣——當然,你的超完美計畫若是出了差錯,你也知道該如何自力救濟。
結語
其實投資股票,做的也是數學生意。若長期看我部落格的讀者會發現,我買的股票大都是「成長股」。
彼得.林區說的:「假如你手中的10支股票中,有3支是日後的大贏家,這三支股票的表現就能彌補你其中1、2支的損失,和6~7支表現平平的股票。」所以,你投資股票要提高賺錢的機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到飆股。
但飆股票出現的機率,是在「價值股」較高,還是「成長股」較高呢?答案應該很明顯,是「成長股」有較高出現飆股的機率。只是在台灣很少人像我這樣製作資料,教大家如何分析「成長股」。
我個人覺得,學好如何投資和分析股票,就像替未來買一份「財富」保單。如同上述文章,若你是一位窮人,且又不願意學習投資,你只能賭自己運氣夠強了。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