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評估成長機會(投資檢查表)

本書設計上是要協助讀者發展整套深入的研究程序,透過一系列的檢查要點,讓各位能夠有效研究和激發投資構想,評估企業及其經營團隊的素質,乃至於最終提升各位管理投資組合的績效。本篇只介紹「評估成長機會」。

持續成長的賺錢事業,可以創造鉅額價值。投資持續成長的事業,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擁有遞延課稅的複利報酬。這是因為投資人可以長期持有股票而不用賣出。這個好處也造就了許多成功的長期投資人,其中最著名莫過於華倫.巴菲特。

可是,成長蘊含著風險。任何企業的未來,都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當我們購買某成長企業的股票,所支付的價格除了包括目前的現金流量與獲利能力之外,也涵蓋未來的成長。所以,投資人必須評估相關的成長能夠持續多久,成長速度有多快。

企業是透過合併與併購活動而成長?或自行成長?
關於企業成長,三者是經營團隊可以採行的方式,每種方式都可能成功。可是,併購行為確實蘊含著更大風險,企業可能因此承擔過多的債務,支付過高的併購價格,或難以整合所併購的事業。

成長應該擺在營業收入的架構內考慮
關於成長的評估,務必考慮企業既有的營業收入。很多企業會特別強調某個部門的成長狀況,譬如每年高達50%的成長,但該部門的營業收入,可能只佔企業整體收入的1%。因此,這種高成長並不能顯著提升企業價值。【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

企業成長的動機何在?
經營團隊經常必須承受成長壓力,因為成長的相關新聞有助於推升股價。這方面壓力可能造成資深經理人犯錯,尤其是本業成長速度緩慢,經營者只好被迫併購,開發與既有事業無關的新事業。這類創業與併購活動經常失敗;若是如此,經營者還必須花很多寶貴時間去收拾爛攤子。所以,我們如果看到某企業試圖在本業之外開發新事業,就應該特別謹慎,因為這會增添經營團隊犯錯的機會。

企業未來的成長潛能如何?
史崔耶教育機構執行長羅柏.席博曼說:「企業之所以具有投資吸引力,不在於某特定年份的成長率有多高,而在於不管任何速度的成長能夠維持多久。」不論成長速度有多快,企業成長速度終究有放緩的時候。因此,我們需要知道成長能夠維持多久。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事業模型是否能夠普遍複製,或只能在某特定地區進行複製。

有時候,我們相當容易判斷將來的成長潛能,例如像是展店;另一些時候,我們很難判斷企業未來的成長潛能,例如像是住宅營造業。

想要預測企業的潛在成長狀況,我們需要瞭解,是否存在足以刺激需求的極長期趨勢,使得企業可以興隆發展。我們也需要知道,相關企業是否積極投資開發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服務。企業得以成長,一是拓展客源,一是銷售更多產品/服務給既有客戶。

留意不要支付過高價格購買成長
企業處於快速成長狀態,股價適用的本益比也較高。因為高價投資股票,只要該企業的盈餘繼續快速成長,則成長帶動的股價走高,遲早會讓投資人解套。但投資股票應該避免支付過高的本益比,因為盈餘成長步調萬一減緩,股價可能大跌。

結語
如同上述作者所說的,雖然我的成長力資料能幫助大家預估成長股的「合理成長價」,但有時股價本益比已偏高,這時我傾向不會買進。曾經有讀者問我如何評估成長股本益比是否過高,我回答是:「我是利用資料欄位中的P/FE(前瞻本益比)你只要看看,此數據有沒有小於15即可。」若高於15倍以上,我傾向不買,雖然超過15倍的前瞻本益比,股價造樣飆的大有人在【請參考:10個選股核心法則(《算股高手》的驚人財富翻倍術!)】。

我常建議讀者,要多花一些時間,去google經營者說些什麼,在《散戶兵法—祖魯法則》中作者吉姆.史萊特有提到一點,董事長的聲明樂觀:董事長的年度和半年聲明的口氣必須樂觀,股利政策必須能夠配合這種樂觀氣氛,同時市場的獲利預測共識也必須一樣樂觀。

例如書中舉例:1990年12月,賽捷董事長說:「本年度頭兩個月,我們已超越自己的內部目標,雖然經濟環境惡劣,我們仍深信1991年,將是繼續成長的一年。」對此聲明,你幾乎不能再多做要求。

但你還是要看看此聲明是否跟發佈的財報呈現一致。若呈現一致,你就不會因為股價只貴了一、兩塊錢就放棄買進,或者股價下跌10%就害怕賣出。

彼得.林區說:「再好的股票,都會遇到10%跌幅,你喊一次停,就等於情願以低於目前市價的價錢賣出股票。」

例如:興勤2428


興勤過去有兩次股價下跌超過10%的記錄,但那段期間內其基本面和經營者的聲明並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所以當我以68元買進興勤時,股價一度跌到64元時,我同樣是持有並沒賣出。

如同彼得.林區說的:「守住股票,觀察動靜——只要原來的故事仍然不變,或者變得更好,你都應該留在原位——等上幾年,得到的結果會讓你驚訝不已。」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