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購買他人的時間(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最終沒辦法賺到很多錢?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李笑來老師要用親身實例及邏輯思維告訴你, 因為你沒有掌握到進步的「方法論」!本篇只介紹「購買他人的時間」。

創業和投資,事實上就屬於「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的個人商業模式。你自己創業,做老闆,招聘一些人為你做事(購買了那些人的時間),利用這些資源創造產品也好,服務也罷,再把它賣出去。

而投資人購買的本質上也是時間——創業者的時間的一部分——再想辦法將其賣出去。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投資人首先看重創業者的素質,然後才是創業者所選擇的方向。」

當我們花錢購買他人服務的時候,本質上就是再購買他人的時間,以便自己的時間不被占用。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不肯花錢購買服務,寧願用自己的時間來省下那些錢」這種做法,更合理的依據應該是:確定自己的時間價值抵不上那個時間消耗。只有在這樣的時候,「不花錢」才是合理的。

在許多年以前,我就不太理解人們為什麼會覺得「書太貴了」,甚至嚷嚷著「買不起」。要知道,書可是天底下最便宜的東西啊。一個精英人士花時間認真寫出來的書,飽含知識的結晶,卻以接近紙張本身的價格銷售——貴嗎?怎麼可能!這時候,付費就是撿便宜啊!

把時間花在哪裡才最划算?
把時間投資在自己的成長上,是件最划算的事,是在提升自己的價值。若只是為了省下一點點錢而把時間花費在那些不必要的事情上,卻因此耽誤了成長,那就要多吃虧有多吃虧了。可惜,絕大多數人正在這麼做——把自己有限的腦力花費在那些「雞毛蒜皮」上。

時間和精力都具備排他性——用在這裡,就不能用在那裡;用在那裡,就無法用在這裡。這就是絕大多數最終在某個領域成就非凡的人都顯得有點「弱智」,甚至看上去「生活不能自理」的重要原因。他們關心的不是生活瑣事,而是那些更重要的事——其中必然包括自己的不斷成長。

成長的方法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學習。在有意義的人生中,習得每一個技能,都是在給自己賦能,讓自己擁有更強的能力。生動點講,每當你習得一個新技能的時候,你就進化成另外一個物種:

學會了開車,你就進化成了腿更長的物種;學會了外語,你就進化成了視野更廣闊的物種;掌握了統計和機率理論,你就進化成了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本質的物種;深入研究了心理學,你就進化成了能更準確地理解整個世界的物種。

總是有人慨嘆:「同樣是人,差異怎麼那麼大呢?」其實原因很清楚:每個人類個體往往不屬於「同一個物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常常是「物種」之間的差異。

這時,邏輯已經非常清楚了:
  • 既然——你的目標是「終有一天不用再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 那麼——你的行動就應該是「想辦法合理地逐步減少自己出售時間的數量」。
  • 所以——方法就是「在能用錢換時間的時候盡量用錢換時間」。
  • 進而——將省下來的時間全都「投資」到自己的「持續進化」上去。

結語
許多人其實都忽略了自己的時間是有價的,在《行為的藝術》這本書中,有舉了一個例子:有人請雅克當半天的志工去建造特別的鳥屋,那雅克該不該去呢?

除非雅克是位名人,去做那些是事情可以得到無法估計的廣大關注。但雅克是一名非常忙碌的攝影師,他每小時可賺五百歐元,而一個木匠的時薪是五十歐元。雅克可以額外多做一個小時的攝影師,然後聘請專業木匠建造他六小時都做不出來的鳥屋,這才是有意義。更有義意的做法,他可以發揮他的專業,幫鳥類保護協會拍攝宣傳照片。

這同樣適用在你我身上:如果走在路上時沒有人簇擁你,你就應該婉拒志願服務,而以捐款代替。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少使用臉書的原因,人們常常滑手機只是為了在臉書上看別人在幹什麼。但臉書不但偷你的個資,也偷你的時間。臉書再把偷來整捆整捆的時間賣給廣告商。別忘了,連你的個資也被賣掉了。

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應該要創造自己的分身,把省下時間來讓自己進化成另一個物種【請參考:理財要分身有術(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