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價值溢酬(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協助所有投資人利用單純方法與常識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書中沒有什麼數學算式和專有名詞,用最簡潔易懂的文字,寫出每個投資人都應該要知道的事。本篇只介紹「價值溢酬」。

羅伯.沃克與約書亞.葛林恩一向致力於研究重要目標專案,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是要測試「敘事能將『不重要』轉化為『重要』」的假設。這兩位研究人員選了一百項車庫拍賣品品質的商品再試著各用一項敘事來提高每一項不毛商品的價值。

在作法上,他們找來一些自願的寫手,為每項商品編織一個捏造的背景故事,再將商品與故事張貼到eBay拍賣。他們一共只花不到一百三十美元購買所有商品,但這些和種種動人故事串連在一起的廉價商品,最後讓他們淨賺了超過三千六百美元!

舉個例子,一個美妙的敘事將一個單純得不得了的玻璃杯轉化為價值76元美元的拍賣品;一個烤箱手套賣了52美元;一罐彈珠賣了50美元。總之,這個例子說明,動人心弦的故事確實會對我們的價值知覺產生明顯的影響。人類總是較偏好情緒化的故事,較不青睞精準的數據。

敘事的問題在於,當敘事被用來作為投資概念時,通常會失靈。那是因為基於那些敘事而被關注的股票或市場,早已因那些投資概念而上漲,但漲價的幅度可能已脫離相關概念的實質效益。

價值溢酬是一種局部因敘事的使用而產生的異常現象。投資人買股票時偏好敘事,所以誘人的成長故事和具有魅力的股票,傾向於獲得較多投資人與媒體的關注。舉個例子,多數人假設大企業的股票應該是很好的股票,完全沒有考慮到價值面的評比。

另外,一般大眾都對推出新產品的高成長型企業的股票耳熟能詳,很多人甚至認得這些企業的執行長或創辦人的長相。投資人總是會在企業處於成長階段且股價偏高時,高估這些企業的未來展望。

不管你購買了什麼樣的金融商品,都必須切實了解那些商品的內涵。並非所有價值型策略都相同。電腦沒有能力複製巴菲特的成就,所以你必須設定務實理性的期望。投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購買價值低估的資產,即使某些時候這個作法不見得能立即帶來好的成果,但長期下來,它應該是成效最好的作法,也是身為一個投資人最夢寐以求的。

結語
讀者此時可能需要思考一下:你是因為故事而買進股票,還是經過數據的評估。

如同彼得.林區說的:「我聽過無數的故事,賣木瓜汁的公司證明其產品能治療疼痛、拯救叢林有良方、高科技新發展,自牛隻身上萃取的新抗體、各種奇蹟似的醫療法、違反物理定律的能源新突破等。這些故事具有催眠的效果,買這類股票的人可以免除深入分析盈餘的功課,就像鐵板吱吱聲聽起來非常可口,你簡直忘記注意到底有沒有牛排。但最後你都得需要做副業來彌補損失。」

而題材股往往帶動股價上漲,也都是因為故事【請參考:「題材股」(坦伯頓投資法則)】。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