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時間折價(高勝算決策)

本書融合德州撲克思維與心理學知識的最新決策法則。做決策就像下賭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算,任何人都無法保證所做的決定100%正確,但卻可以透過學習,想辦法提高勝算!本篇只介紹「時間折價」。

人都會偏愛現在的自我並犧牲未來的自我,而這種傾向被稱為「時間折價」。從四歲兒童到成年人,時間折價是普偏現象。舉例來說,一項調查1990年代軍事縮編的研究指出,成千上萬的軍人當年寧可一次領完大打折扣的退休金,也不願領取保證支付的年金。美國軍人一次領取了25億美元的退休金,與原本的年金現值相比,整整少了40%。

在1960年代初期,沃爾特.米歇爾與同仁於史丹佛大學針對保持耐心的困難(和重要性)進行了一項被稱為「棉花糖實驗」的著名研究。他們讓幼兒托育中心的兒童二選一,其一是選擇可立即獲得較小的獎勵(例如:一根棉花糖),其二是選擇單獨等待二十分鐘以獲得更大的獎勵(例如:兩根棉花糖)。

針對棉花糖實驗參與兒童進行的後續研究指出,「延遲滿足」能力與青春期、成年期的成功指標有關聯:考試測驗分數較高、社交和認知功能評分較高、身體質量指數較低、成癮可能性較低、自我價值感更好,以及追求適應挫折和壓力的能力較佳。

為退休生活儲蓄也是時間折價的問題:花費可支配的收入能立即得到滿足。若是把錢存起來,表示必須等數十年後才能靠這筆錢獲得樂趣。人天生就有時間折價的趨向,總想運用當下垂手可得的資源,而不是想著保留資源,給做決定時還沒觸及的未來的自己去使用。

我們透過時光旅行可以觸及未來的自己,藉此讓他提醒現在的我們:「嘿,別打折扣!」或至少說:「別打這麼多折扣!」設定退休目標時,必須考慮自己未來有何目標,我們需要替年老的自己存多少錢,才能安享晚年。然而,我們的支出決策似乎並未特別著眼於哪些事情有利於七十歲的自己。只要隨便上網搜尋這個主題,就會發現民眾的退休儲蓄少得可怕。

看到未來年老的自己,可以讓人做出更好的分配決策,這種構想基於史丹佛大學「傳立曼國際研究所」做過的研究。一旦將未來的我們納入決策中,便會開始考慮當下的決策會對未來產生何種後果。此時便能有效提醒自己:該替退休生活存點錢。這就是未來的我們拍拍現在的自己,提醒到:「嘿,別忘了我。我是存在的,希望你能想到這點。」

人思考過去或未來並運用審慎思維時,並非能夠完全理性。然而若能跳脫當下,去觸及過去和未來的自己,就能做出契合長期目標的選擇。當我們決定應該現在買更好的汽車或替退休生活存錢時,希望滿臉皺紋且年邁的我們能與現在的我們碰面。

結語
現在因為中美貿易大戰的關係,投資人應該要好好尋找有哪些:基本面不受影響但股價卻遭遇到陪斬的角色。如同此書作者的建議,在做投資決策時,應要把未來考量進來,想想未來2~3年後,這些基本面不受影響的個股,股價還會如現在這麼便宜嗎?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