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在著作《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中,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實例。書中他將為他人用錢的人稱為「給予者」,他認為這些人在社會上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格蘭特將人分為:
- 給予者:會去注意對方要得到什麼,並在給予的過程中盡心盡力。
- 索取者:行動時優先考量的是「自己能不能從中獲利」。
- 互利者:則是在給予和接受之間尋求平衡。
換句話說,「給予者」是專注付出的人;「索取者」是專注攫取的人;「互利者」則是專注在交換的人。格蘭特指出,在三種類型的人之中,能在事業和經濟兩方面都得到巨大成功的是「給予者」。相較於只想著如何獲取自身利益的「索取者」,最後能得到巨大利益的人,還是「給予者」。
為什麼給予者會成功呢?因為索取者身邊的人都防著他,擔心「這個人不知在盤算什麼,該不會又想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吧?」所以很難得到旁人的幫助,想當然爾,離成功的目標就越來越遠了。
另一方面,互利者所想的事情是——如何回收自己為其他人的付出,所以他們經常在腦中敲著算盤:「這個人真的會把我為他付出的那部分還給我嗎?」這種行為讓互利者無法及時採取行動,結果機會就白白流失了,因此他無法搶得先機。
和兩者相比,給予者由於把對方的事情擺在第一位,「互惠原理」的作用便讓他能在許多事情上拔得頭籌。再加上,給予者在用錢時,會先站在對方的角度,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才出手,因此接受的人都會覺得「很窩心」。
如此一來,不論於公於私,由於給予者能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所以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共享放大利益的「頂層給予者」
格蘭特指出,在給予者之中,還分為「底層給予者」和「頂層給予者」兩個極端。其差別之處在於,身為一名給予者,在為人付出時的「給予方式」有所有同:
- 「底層給予者」:經常是為他人的利益做奮鬥,最後反而犧牲了自己。假設在100分利益可得的情況下,底層給予者只留下10分,卻將剩餘的90分都給了其他人——這樣的他就正好是貪得無厭的索取者最喜歡利用的對象。
- 「頂層給予者」:則專注於如何把全體的餅給做大。他和一起工作的夥伴們絞盡腦汁、同心協力,努力將原本只有一百分的利益,擴大為兩百分甚至三百分。
假如「頂層給予者」最後實現了達成一千分利益的成就,就算他只取其中的10%,他還是能獲得一百分的利益。然後將擴大的利益和每一位共同打拚的夥伴們分享,使得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
除此之外,頂尖給予者還能從身上發現可能性,並將它加以活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被稱為優秀教師或教練的這些人,都具備了頂層給予者的特質。只有具備給予者特質的老師,在一開始就發現這個學生的可能性,認定:「這個孩子挺有天賦的,只要加以琢磨,假以時日必可光芒四射。」並對他充滿期待加以培訓。若學生能遇到給予者特質的老師,真的相當幸運。
擅長找出對方潛能的給予者,在商場上也會去投資那些尚在成長中的公司企業,買下他們公司的股票。與此相反,索取者只會去買那些勢頭正旺的公司企業股票。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去認識其他的給予者,和他們一起工作。如果和索取者待在一起,想要打造雙贏的關係,將會非常困難。如果你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識人功力,就應該避開索取者,至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名頂層給予者呢?
能不能成為給予者的關鍵,其實不在於「心」,而是「行動」。去像給予者一樣行動吧,只要動起來就對了。
結語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所推廣的概念,我常跟訂閱我資料的讀者說:「若你發現好的股票可以推薦給我」,只要以後有愈來愈多的「頂層給予者」,那這份資料會變得非常強,也更容易讓大家賺到大錢。
其實,我會開投資課程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㝷找「頂層給予者」,這樣大家可以互想幫忙把餅給做大。
PS. 最近已收到不少人推薦的股票,若大家有發現哪些基本面不錯的,可以再推薦給我。預計3月底,更新107年度價值線資料時會先新增2檔股票。其它的會在第1季財報公佈時,我審核過後再加入,而資料中那些基本面已很不好的股票則會被剔除。
其實,我會開投資課程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㝷找「頂層給予者」,這樣大家可以互想幫忙把餅給做大。
PS. 最近已收到不少人推薦的股票,若大家有發現哪些基本面不錯的,可以再推薦給我。預計3月底,更新107年度價值線資料時會先新增2檔股票。其它的會在第1季財報公佈時,我審核過後再加入,而資料中那些基本面已很不好的股票則會被剔除。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