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潛能最高的成長型股票選股與實戰策略,從認識成長股到辨認成長型態的攻略手冊。當然,前提是你能看出且把握這樣的機會,這是最難卻也是本書想帶給所有投資人的投資哲學。本篇只介紹「成長型投資選股策略」。
成長型投資選股的方向很簡單,哪裡的成長性高就往哪裡挑,無論是先挑產業,然後從中找股票的Top-down方式,還是發現個股,然後再去研究產業趨勢的Bottom-up方式都一樣。我最慣用的Top-down精選聚焦我認為最看好的產業,以篩選出「潛力股」。
至於Bottom-up選股我也常用,這應該是大多數散戶投資人的選股模式。事實上這兩種方式只是主動與被動的差異,可以並存且交相運用,無論偏好採用哪種方式,都請牢記兩點重要原則,好的成長股一定要有真實的「成長故事」,加上一點「想像空間」,才會造就股價的大行情。成長故事是合理的基本盤,至於想像空間就是可能的超漲部分。
往下我再補充一些洞悉個股優劣差異的觀察點:
◆ 利基產品 vs 標準產品
一個企業的主力產品是否具有利基性至關重要。近乎標準型的產品可以複製產能大量生產,以創造規模經濟,但因為規格相對標準,進入門檻較低,易受價格競爭以及景氣波動影響。反之,利基型產品毛利較佳,若是更貼近產業需求趨勢,將比標準型產品更具成長爆發力。
◆ 單一產品 vs 潛力產品
對企業而言,單一產品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創造出極大化價值,但產品總有生命週期,因此我會重視企業有無更具潛力的新產品,通常這類潛力產品毛利也較高,一旦又佔比看增,則成長趨勢為必然。
◆ 單一應用 vs 多元應用
單一應用市場如果能深耕並無不好,絕大多數的企業均如此,像是過往的PC或手機應用、後來的車用與新能源相關等等,但這是比較問題,多元應用企業可得到加分。例如股王大立光,唯獨過於依附手機應用是個風險,想想看看如果連蘋果都很難創新成長,它的供應鏈要靠什麼成長?所以大立光也做起隱形眼鏡。
多元應用最可能出現在電子零組件與材料廠商,例如電感和扼流器,從早期的筆電應用,陸續跨入手機、網通、伺服器和電動車等,碳纖維廠從網球拍,陸續擴大到安全帽、自行車與高端的航太。
◆ 客戶集中產品 vs 客戶多樣
客戶過於集中絕對不是好事,例如單一客戶超過七成甚至八成。像是罕見藥物代理商科懋曾痛失佔營收七成的單一藥物代理權,汽車售後市場水箱廠英瑞曾掉單佔營收三成的北美客戶,都使營運大受衝擊。
結語
此書作者之後可能還要再加一條:◆ 單一市場 vs 多元市場。
因為中美貿易大戰關稅已經從之前10%提升到25%,使得台商紛紛開始遷廠,例如:和碩與景碩申請超過200億元,如果加上做隱形眼鏡的晶碩也投資近百億元,整體加起來就超過330億元,投資案已向經濟部遞件。
但鴻海好像沒動作(寶寶有苦說不出),且目前家裡也沒大人(老闆忙去選舉了)。所以我為了避險已經把我持有多年的鴻海出清了,分別賣在87.5元和85元(還好多年持股下來,還是有賺到10多萬)。
另一檔我持有多年的和碩,雖然目前股價也下跌很多,但我一股也沒賣,因為我預估之後要銷往美國的產品,可能就會轉單到和碩。
接下來的發展,對台商可能會是短空長多,因為之前將台商打到快掛的紅色供應鏈,因為愛黨愛國的因素,無法遷廠,那就會重新轉到台商上,所以驗證了一句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