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萊斯在1930年代首度提出成長股哲學,因而被譽為「成長股投資之父」。他利用「買進並持有成長股」,不僅為投資人創造優於市場的亮眼報酬,更使「成長股哲學」席捲當時的投資界。本篇只介紹「成長股投資哲學」。
普萊斯在投資界以建立「成長股投資哲學」聞名。在投資生涯中,他謹遵這項十分簡單的哲學,因為締造了金融業最佳投資紀錄之一。在他所寫的《依據成長股投資理論的成功投資哲學》手冊中,定義了所謂的成長股。內容如下:
「成長股的定義,是發行這些股票的公司具有長期獲利成長、在往後每個景氣循環的頂峰都能達到每股盈餘的新高水準,並有顯示未來景氣循環的頂峰都能觸及獲利新高的跡象。每股盈餘的成長速度應高於生活成本的成長速度,以抵消預估將受到侵蝕的金錢購買力。公司的目標是投資組合的股票,都能在10年期間增加1倍獲利,相信其股利與市值也會同樣增加。」
他首度發表完整定義的「成長投資理論」,是在1939年《霸榮》周刊,但當時被視為太過激進,投資人的焦點都在保障本金與眼前的收益。1947年發表的演說中,普萊斯指出:「這個國家真正的財富,是把資金投入有前途的公司、辛勤工作,然後投入更多資金、無論景氣榮枯都保持多年投資習慣的人們所創造出來的。財富不停地以這種方式被創造出來,你我都可能參與它們的持續成長,因為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它們的股票。」
成長股投資理論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是研究與了解生命週期,包括產業與個別公司的生命週期。一開始擬定成長股投資理論時,普萊斯先生稱之為「投資的生命週期法則」。他指出,公司經歷的生命週期類似於人類的生命週期,兩者都有3個重要階段:成長、成熟和衰退。保險公司也了解這點,因此50歲的壽險保費會高於25歲的人,而75歲的人保費更高。
以此類推,普萊斯認為,根據一般常識,比起成熟與衰退階段,當公司獲利仍然強勁成長時,投資該公司可獲得較多報酬,風險卻較低。然而,公司的衰退可能時常被景氣循環的上升階段給掩蓋而難以發現。
成長型公司可能會出現在新的活躍產業、推出強勁成長的新產品或管理階層異動的老公司,也可能是一家專業公司,不屬於任何單一產業。除了銷售成長,評估一家公司是否為一個好投資的財務指標是投資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
建立投資組合
當一家公司屬於成長股時,假設利率介於3%~5%,他相信未來12個月的本益比可達到20~25倍。他認為成長股的價值,基本上是一般公司的2倍。一旦建立好部位,假如某檔股票上漲至遠高於合理價值的價格,他會建議等到股票部位總成本加資本利得稅都已回收後,再賣出該檔股票。
他認為,獲利應轉投資到長期政府公債或優質企業,以求保障與收益。投資組合裡剩下的持股則應續抱,等待其獲利不斷成長,直到該公司成熟、不再被視為成長型公司為止,實際上,這些股票是沒有成本的。
這個簡單卻極為重要的資產管理原則,締造了驚人的績效。從1934年到1972年,假設股利全部再投入,普萊斯成長股示範投資組合增值了2,600%以上,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這段期間則只上漲了600%。我們接下來將看到,在二戰後的數十年間,普萊斯先生的成長股哲學,將因卓越的股市績效而舉世聞名。
※出處為《Smart智富》出版之《成長股投資之父普萊斯:美國普信集團創辦人的傳奇人生與投資智慧》
結語
上述文章,投資資本報酬率(ROIC)它是根據資產報酬率(ROA)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某些特點做調整,效果優於ROA與ROE。但這指標的計算方法相當複雜,其數據並不容易取得。若沒有也沒關係,使用ROA與ROE來判斷也行,同樣都是代表愈高愈好。
而上過我投資研討會的學員都知道,我的投資課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建構一個成長股的投資組合,而不是從事價差操作。因為雖然短期價差操作報酬會較高,但若從長期看來,如同普萊斯成長型股票基金的績效,贏過同時期的道瓊。
今年6月的投資課程我特別提到,台股已接近1萬3千點了,而11月會遇到美國總統大選,目前民調還落後的川普,為了贏得選舉一定會出大招,算來算去已剩沒幾個月,所以股價過高的就不要去追了。
另外,我還提到,多頭年年有,空頭不常來。若發生空頭千萬不要只想趕快賣股票,而要想一想要買什麼,因為空頭是建構成長股投資組合時,特別好的機會。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