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2020年07月18日
查理.蒙格說:「蒙格家族真正意義上只持有三支股票,一支是波克夏,一支是Costco,還有一支就是李錄的基金。」李錄最新分享如下:
我在買入的時候對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比較苛刻,所以一般會要求一個比較高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我希望以對於價值來說有一個比較大的折讓的價格買入。這樣的話,如果我是錯誤的,至少不會虧錢,如果是正確的話,收益會更多一些。”
我投資最成功的幾個案例裡面,知識的來源其實還真的不是年報,而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讓我對一些其他的問題做出比較不同於市場的判斷,有一些真正的、獨特的洞見。但是知識互相之間怎麼聯繫,其實你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我覺得人要對自己誠實,要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
我們內需相對於發達國家欠缺的地方,肯定就是我們長期增長比較確定的方向,因為人本性上都差不多,別的地方需要的,中國人也需要,只是我們因為經濟水平可能還沒有達到(相同的水準)。
所以這些行業顯然都會有更長的坡,但是這些行業是不是會產生一流的投資機會,很大意義上取決於這個行業裡面的競爭格局、競爭態勢、競爭壁壘等等共同的因素。
在這個市場裡,我從事這個行業二十六七年,我看到的真正的價值投資人從來都是一個小眾的群體。
價值投資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套行為準則,是一套預測的方法,和投資什麼樣的行業是沒有關係的,在各個行業都可以。
一個人走多遠,開始的時候和很多東西都相關,時間足夠長了以後,其實和你個人的興趣是最正相關的。你的驅動力,你對某件事情的強烈興趣,會讓你在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不再去考慮金錢的時候,仍然有很強的動力走下去,這樣才能夠走得比較遠。”
如果你學習知識的方式是比較誠實的方式,用的是科學的方法,那麼一般來說會呈現一個積累和增長的態勢。當然你進入到這樣一個態勢之後,你的判斷力,你對於機會的把握確實是會越來越好。
以下是交流會上李錄問答實錄:
每一個預測都不容易 每一個成功都是你應得的
問:現在看價格很高的股票是否還可以繼續買入?如何對待公司管理層因為個人道德品行問題,對公司產生的負面影響後其股票是否依然值得持有?。
李錄:一個股票的貴賤在很大意義上要看你對公司未來增長情況的判斷,然後在預測未來基礎上形成公司大體的價值範圍。如果你的價格和它的價值範圍大抵相合,最好又給你一定的安全邊際,這個時候它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
一般性的理解的框架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公司的看法,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下的結論、得到的結果也不太一樣,這個事情就必須每個人自己決定。你將來做了正確的決定,那是你應得的收入,你犯了錯誤,也是應得的失誤,別人沒有辦法替你做。
另外你剛才也談到了有一些公司會有各種各樣的醜聞,無論是創始人,還是主要管理層,包括公司本身也會有一些醜聞,這些醜聞你就要具體地分析,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這家公司的長期競爭態勢。
比如說對於一些消費品行業的企業,公司的形像在很大意義上直接影響到一般消費者對它產品的接受程度,如果一般的消費者對它接受的程度變得非常差,當然就會影響到它的市場。
也有些可能未必是這個樣子,所以每種情況也都是不一樣的,還是要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結合在一起,都放到一個框架裡面理解。整個公司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公司的增長情況、競爭的狀態、外界的壓力等等,把這些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大體的價值範圍,和它的價格比較。
所以思維框架是比較直接的,也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正做每一個具體的預測,都不是很容易,所以最終當你成功的時候,別人當然會覺得你是應得的。
如果你做不出這種判斷,那你也不應該去從事這件事情,我只能夠這樣大體地回答你,很抱歉。
賣出的三種基本情況
問:如果很好的生意模式以及優秀的公司不再便宜,比如預期未來有10%到20%的增長,但是估值達到了40倍甚至60倍以上,應該如何應對?如果正在持有的話,是否應該賣出?在沒有資本利得稅的中國市場,您在什麼價格下可能會賣出一家優秀的公司?
李錄:這確實是每一個投資人在不同時候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我一般在三種情況下會考慮賣出:
- 第一種情況就是如果意識到犯了錯誤的話,我基本上會立即賣出。
- 第二種情況就是當我遇到了一個更好的標的的時候,風險(risk)和回報(return)綜合在一起思考,我也會去選擇更好的機會成本。
- 第三種就變成了你剛才提的問題,當這個價格已經變得非常極端的時候,也就是說它的價值和價格已經脫離得很厲害,這個時候你的機會成本其實變成了現金,如果你考慮所有的問題,都用機會成本的方式來考慮,很多問題就變得相對來說簡單一些。
但是這個判斷其實不會那麼簡單,每個人的情況,和他能夠看到的機會成本都不一樣。
但是當你持有了一段時間之後,一般來說人在持有一間公司之後,當你用所有者的心態去了解公司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對這間公司的感覺會產生一些變化,通常要不然會感覺越來越好,要不然就越來越壞,常常是這樣。
當你對這間公司的了解、對未來預測的能力也開始發生一些變化了,這個時候你對價值和價格之間折讓的要求就開始變得不那麼強烈了。如果價格還在價值大概的區間範圍之內,通常你還是願意做一個擁有者,因為你能夠比較有把握地去預測未來比較長的時間。
即使這個樣子,當價格高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現金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成本,尤其是你有其他機會的時候,在風險和機會全部考核之後,有比這更好的機會,還是會做出轉換(switch)的選擇。
但是這確實是一門藝術,不是說我們到了什麼數字就必須不行了,比如說超過了一個很大的數字之後,你其實也不用多想,確實是不行了,但是在某些範圍之內的決策確實相對困難一些。
公司長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競爭態勢
問:關於選股,現在一般有兩種,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話就是我們先選行業,選那種成長空間大、發展特別好的行業,從這個行業裡面選好的股票。另外一種就是自下而上的,就是說行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這家公司在這個行業裡面做得特別好,發展特別穩定。這兩種選股方式,李錄先生有什麼偏好和體會?
李錄:無論你是從上過來、從下過來、從左還是從右過來,最終投資的是一間具體的公司,所以從什麼地方開始不重要,你的核心的考量很重要,你投資的是一間公司,這間公司必然是在某一個行業裡面,它必然要和它的同行進行競爭。
這間公司本身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問題,它從事的行業也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問題。最終所有的理解和分析的落腳點都要在這間公司本身未來的發展情況之上。
一個公司長期的發展情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競爭態勢、競爭機制,如果這個公司盈利水平非常高,而且增長的前景也很好,那麼必然會引起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跟你分一分、鬥一斗。
如果這個公司很差勁,不要別人來,它自己也不願意在這個行業裡繼續做下去,你可能也就沒興趣了。
當你有興趣去研究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其他的競爭者也是一樣的,所以最終你的分析要落腳在公司長期的競爭優勢上。
比如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面,以及10年之後它的競爭狀態是什麼樣的?是不是仍然處在一個優勢的情況?它對於投入的資本是不是仍然能夠有比較高的回報?這個回報能不能夠保證?而且它是不是還能夠不斷地拓展、不斷地增長?
最終總是要回到同一個問題,無論你從左從右都是一樣的。我不知道這樣回答能不能夠去解釋你的問題。
能力圈越獨特 抓到的機會就越多
問:您讀的書的數量非常多,對於一般人來講,他可能也讀不了這麼多書,那麼還能走價值投資的道路嗎?
李錄:讀書的多少和你投資的結果其實沒有那麼強的正向相關,因為書裡討論了很多問題,不光是投資的問題,所以最後提供的書單實際上有一些是針對讀者在投資之外的興趣的。因為我個人的興趣比較廣泛,不光是投資,我讀這些書也不一定是為了投資,所以你先別害怕。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你隱含了一個問題,就是讀什麼書對投資更有好處?如果說有一個東西對投資結果比較有正向相關的話,就是讀的公司年報的多少,可能確實和投資的知識有很多的正向關係。
實際上你了解的企業越多,你了解的企業的歷史越多,了解的行業越多,對它們的分析越深刻,尤其是你用正確的方式,真的從擁有者的角度來思考企業的話,這方面的閱讀其實和你將來在投資上的判斷力、對機會的敏感性、把握性會有很多正向的關係。如果你用錯誤的方式,比如研究的都是k線,研究再多其實也沒什麼用。
但是如果你學習知識的方式是比較誠實的方式,用的是科學的方法,那麼一般來說會呈現一個積累和增長的態勢。當然你進入到這樣一個態勢之後,你的判斷力,你對於機會的把握確實是會越來越好。
然後你會發現可能看起來不相干的一些知識,最終也會幫助你去做一些決定,因為從個人角度講,我投資最成功的幾個案例裡面,知識的來源其實還真的不是年報,而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讓我對一些其他的問題做出比較不同於市場的判斷,有一些真正的、獨特的洞見。
但是知識互相之間怎麼聯繫,其實你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我覺得人要對自己誠實,要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圈必然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興趣也不一樣,要比較誠實地按照自己的興趣往前走。
一個人走多遠,開始的時候和很多東西都相關,時間足夠長了以後,其實和你個人的興趣是最正相關的。你的驅動力,你對某件事情的強烈興趣,會讓你在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功,不再去考慮金錢的時候,仍然有很強的動力走下去,這樣才能夠走得比較遠。
所以還是要有科學的方法,比較誠實地對待自己,沒有必要去擔心。如果你喜歡去讀年報,其實這已經足夠了。
永遠記住你將來自己發展出的能力圈,和你最好的朋友都是不一樣的,和其他所有人也都不一樣。而且你的能力圈越獨特,你抓到的機會也越多,在其他的人形成共識的時候,你會有非常獨特的不同看法。當這種不同的看法表現出獨特的商業機會的時候,恰恰是你真正出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