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擇時交易的陷阱(打破選股迷思的獲利心法)

被譽為華爾街「估值智庫」的亞斯華斯.達摩德仁,在書中以清晰的邏輯、完整的數據,有系統地拆解不同選股策略。從常見迷思到實戰驗證,帶領讀者識破投資話術,建立受用的選股技巧,創造驚人的投資報酬!本篇只介紹「擇時交易的陷阱」。

如果有這麼多可以賺錢的市場時機指標,為何成功的擇時交易者如此罕見,甚至連紙上談兵都難有好成績?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企圖掌握市場時機以及聽從市場大師建議會有哪些問題。

後見之明偏誤

如果回顧過去,會發現擇時交易變得很簡單。但在當下,訊號其實不明顯。有很多分析師主張股市估價過高,指標也支持他們的觀點,但也有分析師認為市場會繼續走揚,並拿出佐證的模型,而且這一邊的人數也不少。

實務上,投資人對於市場是否已經臅底或到頂,在事情發生當下總是莫衷一是。有趣的是,市場到頂時,也是人們樂觀看待未來時;市場即將復甦之際則是氛圍最黯淡的時候。要成功掌握市場時機,你不能在市場還沒觸底先買或還沒到頂就先賣。如果這麼做,你會錯過之後的報酬。

資訊透露的時機

如果想要用通貨膨脹或經濟成長率等總體經濟變數,來掌握市場時機,也應該要考量到獲得資訊前的時間落差。舉例來說,研究顯示,股價在幾季高GDP成長率之後多半都會上漲,那麼,明顯的策略就是看到一季的高GDP成長率之後買進股票,並在成長率為負值或低成長時賣出。

然而,這套策略的問題是,要等到兩個月後的下一季才能知道前一季的GDP成長率資訊。同樣的如果要檢驗利率水準和股市動向之間的關係,但因為必須先預測一年的利率水準才能設定投資策略,這樣就會有問題。

預測中的雜音

實際上,即便是最出色的擇時交易者,做對的比率僅約在60%到65%之間,就算是這樣,這個數值講的也只是市場的變動方向,還沒講到變動幅度。在大部分時候,指標指出的市場變動方向是錯的,而且也無法預測出市場變動的規模,這兩點限制了我們利用指標能設計出的投資策略。

缺乏一致性

擇時交易型的人在投資界就好像流星一樣,他們閃閃發光時可以吸引到眾人的目光,但是很快就黯淡了(如20世紀初的傑西.李佛摩)。而那些受人矚目的擇時操作型投資人,他們都有三點共同之處:

  1. 有能力以黑白分明的眼光來看世界:市場大師不會模稜兩可,對於市場六個月或一年後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會提出看來荒誕大膽說法。
  2. 正確判斷出市場的重大變化:所以擇時交易的名聲,都來自於至少說對一次重大市場變動。
  3. 外向的人格特質:市場大師天生就善於作秀。他們會利用當時的媒體作為傳聲筒謀求曝光率,不僅宣傳自己的市場預測,也傳揚他們自身的成就。

如果可以借重市場時機,就能賺得巨額報酬,正是這股回報潛力讓所有投資人趨之若鶩。但檢視證據之後發現,任何市場時機指標都無法創造穩健一致的報酬。事實上,很少證據能證明所謂的市場時機專家,在這方面真的成功了。

結語

2018年受晴雨老師的邀請一同開設投資課程,因為我曾經在部落格寫說,我2017年買進宜鼎(5289),買進價格為120元,而2018年我又在130元的價位加碼一張,所以晴雨老師研究過後,也跟著買進宜鼎。

我記得在2018年年底一起合作的場次中,因為當時下半年剛好遇到美國川普總統,對中國進行貿易戰,所以晴雨老師在上午的課堂上,表示他在130多元買進的宜鼎,當漲到160多元時已逢高賣出了。

由於我們的投資風格並不相同,晴雨老師是一位擇時交易者,而我是一位長期投資者。在下午的課堂上我也表明,我並沒賣出宜鼎,選擇繼續持有中。很明顯那年的投資操作上,晴雨老師比我高明。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投資人,也比較喜歡去上「擇時交易」老師的課。

但是就算你學會如何「擇時交易」,接下來也並非一帆風順,因為最近幾年,又陸續發生了許多事情,例如2019年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2020年發生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2021年又發生新冠變種病毒肆虐、中國大限電等。這對擇時交易者來說都是充滿挑戰的事情,更別提去年就有許多的每日當沖客陣亡了。

而今年2022年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發生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以及最近中國大陸似乎又開始因為疫情再起而封城。那我選擇績抱宜鼎的結果如何呢?我持有2張的宜鼎,這幾年已領到的股利(含今年),超過7萬5千元。雖然最近股市一直跌,宜鼎昨天(2022-3-15)的收盤價也還有201.5元(比2018年的股價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在投資課堂上說,若你會「擇時交易」那很好,因為你的投資報酬率,應該會比我高(如果你真的做對的話),若不會也沒關係,就跟我一樣買進低風險的成長股,然後抱著不動,長期報酬也會不錯。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