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差異化的迷思(價值投資大師眼中的商業賽局)

本書將一窺價值投資大師眼中哪些企業容易成功,進而找出優質投資標的。並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使其了解投資人對一間具有競爭力、成長潛力的企業有何期待,並提供具體方法在複雜的商業賽局中制勝獲利!本篇只介紹「差異化的迷思」。

管理學有句名言,那就是要規避「大宗商品業務」。因為在那種情況下,顧客對於價格會很敏感,而提供無太大差異的賣方,將面臨著攸關生存的激烈競爭,同時必須接受低於平均水準的獲利。然而,單靠差異化戰略實際上根本起不了作用。

差異化或許讓你的產品不至於成為一般商品,但它並不能消除大宗商品業務所特有的激烈競爭和低獲利問題。因為問題並不在於缺乏差異化,而是少了進入壁壘。了解進入壁壘的重要性及其運作方式,是制定有效戰略的關鍵。

產品差異化並不能消除競爭所帶來的腐蝕性影響,備受推崇的品牌也不一定會比一般商品得到更好的保護。在所有市場中,高報酬必定會吸引新進入者,或促使現有競爭對手進行擴張,又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一過程的必然性指出了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原則:

如果沒有一個力量來干擾競爭者的進入,市場中的獲利能力將受到擠壓,即使是高效率公司,投資報酬率也無法超過「普通」水準的程度。因此,戰略重點在於「進入壁壘」,而不是差異化。

這個觀點有幾個重要的含義,首先不具「進入壁壘」的市場中效率與生存之間的關聯。以銅、鋼或大宗紡織品來說,很明顯地,如果一家公司不能以等於或低於市場既定價格的成本來生產,它就會失敗並最終消失。而這個條件也適用於具有差異化產品的市場。

產品差異化不是免費牛餐,公司必須投資在廣告、產品開發、銷售和服務部門、專責採購人員、配銷管道和許多其他的功能部門上,才能將自己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區分開來。如果不能有效的運作這些功能,就只會輸給執行得更好的競爭對手。

當差異化報酬不再證明投資是合理的時候,效率較低的公司將只能辛苦地維持生存。包括曾經且占有主導地位的企業——通用汽車、真力時公司(Zenith)、大西洋與太平洋茶葉公司(A&P)、酷爾斯釀酒公司(Coors)、凱瑪百貨(Kmart)、泛美航空(PanAm)——都面臨式微甚至會走向死亡。

進行產品差異化,對效率的要求不亞於商品本身,甚至於更難付諸實現。以大宗商品業務來說,高效率營運主要是控制生產成本,對行銷方面的要求通常很低。而進行差異化之後的產品,效率既是生產成本的控制,也是成功行銷能有效運作。

第二個基本觀念,是涉及如何理解「正常」報酬的性質。企業的投資者是透過資本的運用來獲取報酬,要達到所謂的「正常」報酬,投資者的資本報酬率應該要跟他在其他地方獲得的報酬相當,並根據風險進行適當調整。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可以透過購買具有平均風險的股票,來獲得12%的報酬,那麼這些公司的資本投資所獲得的報酬也必須相當,否則投資者最終就會徹資,而所謂「正常」的報酬,是指幾年內的平均報酬。在實務上,產出較低報酬率的管理層,確實能在結束之前撐上好些年,但長遠來最終還是會垮掉。

所以,「進入壁壘」才是商業戰略的核心,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壁壘是什麼以及它們如何產生?我們必須要能區分出,公司可能擁有的特定技術和能力,以及什麼是真正的「進入壁壘」,也就是特定市場的結構經濟特性。

「進入壁壘」和「競爭優勢」基本上是同一件事,真正的競爭優勢實際上只有幾種,它可能是卓越的生產技術和(或)取得資源的特權通路(供應優勢);它可能是顧客偏好(需求優勢),也可能是經濟規模與某種程度的顧客偏好的相結合。

如果我們以效力和耐用性來衡量,生產優勢(供應優勢)是最薄弱的「進入壁壘」,而經濟規模與顧客忠誠相結合,則是最強大的「進入壁壘」。

結語

從這篇文章中,可解釋為什麼美國將中國電動車課徵100%的關稅;歐盟也同意通過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加徵35.3%的反補貼稅。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多年來對電動車(EV)產業,包涵研發、電池製造、充電樁、市場行銷…等方面,提供大量的補貼。

這對其它各國的車商而言,無論進行任何差異化的努力,都沒有用。那要如何提高這產業的「進入壁壘」呢?想來想去,就只剩下提高關稅了。

所以,在選股上,我們最好是避開直接和紅色供應鏈競爭的公司。因為如同前文所述:即使是高效率公司,投資報酬率也無法超過「普通」水準的程度。

PS. 這本書很特別,是用投資人思維的角度,來看待企業之間的競爭賽局。對於選股方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一下。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