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美國2025年5月PMI全國採購經理人指數:連3月萎縮

美國2025年5月PMI全國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8.5,較上個月下滑0.2。

全國採購經理人指數:指數加權如下,新接訂單30%、生產25%、雇用20%、交貨15%、存貨10%,指數的變化大小,不如實際指數趨勢那麼重要,數據大於50,為擴張階段,數字愈高擴張力道愈強,若介於44.5~50之間,表示製造部門停止成長,但是經濟可能繼續擴張,不過,指數掉到44.5以下,則是經濟陷入衰退的強烈訊號。


鉅亨網 編譯:段智恆 綜合外電 2025-06-02

美國製造業 5 月持續呈現疲軟,反映出關稅與供應鏈瓶頸持續衝擊企業信心與運營表現。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周一 (2 日) 公布最新報告,ISM 製造業指數自 4 月的 48.7 降至 48.5,低於市場預期的 49.5,為去年 11 月以來最低,連續第三個月陷入萎縮。

與此同時,標普全球 (S&P Global) 同日公布的 5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終值則自 4 月的 50.2 升至 52.0,雖高於 50 榮枯線,但分析師警告,這背後隱含了企業為因應供應問題與價格壓力而短期積極補庫的現象。標普全球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森 (Chris Williamson) 指出,雖然新訂單增長,但供應商延遲情況升高,材料價格飆升至三年來新高,尤其是面向消費者市場的中小企業受到關稅衝擊最為明顯。

報告顯示,進口指數大跌 7.2 點至 39.9,創下 16 年新低,凸顯供應鏈受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導致企業放緩進口計畫。部分企業原本為了避開關稅而提前囤貨,但近期反映出政策反覆、法院禁令與恢復執行等因素,讓供應鏈規劃難度加劇。

此外,ISM 的供應商交貨指數升至 56.1,為去年 6 月以來最高,顯示供應商交貨時間延長,進一步反映供應鏈瓶頸。

訂單與就業壓力加劇
在需求面,ISM 製造業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僅小幅升至 47.6,仍低於 50 榮枯線,代表需求持續疲軟;積壓訂單指數續降,顯示製造業訂單壓力依舊。價格指數則持穩於 69.4,顯示雖較前月微降,但仍處高檔,突顯原物料成本壓力。

製造業就業指數 5 月僅微幅升至 46.8,仍處收縮區間。ISM 先前曾提到,製造業者多以裁員而非自然流失方式調整人力,凸顯企業面對需求疲軟與關稅衝擊下的謹慎態度。

關稅紛擾干擾投資決策
ISM 調查亦顯示,美國製造業者因關稅政策反覆、執行混亂,加上法院對部分關稅禁令的臨時性恢復,導致企業在投資決策上轉趨保守。政府數據同樣指出,4 月消費支出幾乎停滯,為近兩年來最弱,顯示高關稅與不確定性已對需求構成壓力。

展望後市,分析師認為,美國製造業可能持續面臨需求疲軟、成本高漲與關稅干擾的多重挑戰,對景氣復甦形成考驗。隨著供應鏈問題尚未明顯改善,以及企業對未來價格與關稅走勢抱持謹慎態度,短期內製造業的增速恐難以顯著回升。市場也將密切關注聯準會 (Fed) 的貨幣政策動向,以及與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的談判進展,作為判斷景氣方向的關鍵指標。


※有關指數說明和資料取得請參考:重要的景氣周期指標(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的那篇文章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