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中央銀行業務的十大挑戰(景氣為什麼會循環)

這是一本討論一系列經濟主題及其歷史演進,內容輕鬆、有趣,想了解景氣循環的成因,是不錯的一本書,但我這篇只約略介紹中央銀行業務的十大挑戰。

挑戰一:選擇一個策略性方法
不管央行的官員偏好什麼作風,終究必須使用一些駕馭工具。以下是常用的三個基本工具:
  • 調整折現率:利率的降低將會刺激整個社會放款增加、儲蓄減少。
  • 向商業銀行買進或賣出政府債券:這些交易將會被借記/貸記到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所開設的帳戶,這樣可以調節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及其放款能力。
  • 增加或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提高存款準備的目的是為防範商業銀行貸放過多的金額(相對準備金而言),反之亦然。
所以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維持互動,而商業銀行則和消費者及企業維持互動。中央銀行的作為將立即導致貨幣數量與價格(利率)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企業借到廉價資金,其利潤將增加。使用新的低利率貸款後,企業的獲利能力將提升,顯得更物超所值,此時企業的信用度似乎也好轉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當然更願意貸放更多資金給這些企業。另一個次要影嚮是:貨幣提振政策通常會導致貨幣貶值,而貨幣貶值將刺激出口,進而提振國內的經濟成長。

挑戰二:為貨幣「M」下定義
  • M0:代表硬幣和紙鈔,也就是現金
  • M1:代表可隨時用來付款的幣,包括現金(M0)加上支票存款帳戶與旅行支票。
  • M2:M2是M1加上其他具公平流動性的儲值物,包括儲蓄存款帳戶、貨幣市場帳戶、小額存單、貨幣市場基金、隔夜歐洲美元與隔夜買回協定等。
  • M4:M4是M3加上民間部門所持有的房屋抵押貸款協會股份與存款和英鎊存單。
  • M5:M5是M4加上民間部門(不含房屋抵押貸款協會)所持有的貨幣市場工具(銀行票據、國庫券、地方主管機關的存款)、稅金存款單以及全國儲蓄機構的貨幣工具(不包括存單及由薪資中直接扣除的儲蓄存款,也就是即賺即存計畫與其他長期存款)。
通常M0、M1、M2被稱為狹義貨幣,而M3、M4和M5則稱為廣義貨幣。

挑戰三:處理資產泡沫
央行通常解決資產泡沫的方法分成三類:「無為而治」、「順勢而為」或「積極打擊泡沫」,M(貨幣)* V(貨幣周轉率)= P(商品價格)* Q(商品數量),所以 P(商品價格)的飆升可能採取處理資產泡沫的方法會從M和V的政策上下手。

挑戰四:衡量貨幣的流通速度
M(貨幣)* V(貨幣周轉率)= P(商品價格)* Q(商品數量),所以,V = PQ/M,換句話說,貨幣的流通速度等於每段期間內為融通名目GDP支出需求的貨幣存量周轉次數,也就是GDP除以貨幣數量。

假設目前經濟處於衰退期,央行為提振經濟成長而增加貨幣存量M,但這作法卻依舊起不了作用。此時他們該怎麼辦?答案是必須先檢視整體流通速度是否降低,接下來再研究狹義與廣義貨幣的相對表現,這樣就可以看出貨幣的流向。如果貨幣的流通速度確實降低,那麼可能出現廣義貨幣金額超過狹義貨幣金額的情況。
若流通速度確定降低,要找出問題在那,第一個可疑處是消費者,因為人們恐慌時,會急於預留資金,使貨幣到達消費者後,流動速度就開始趨緩,所以實體貨幣的流通速度降低,貨幣市場基金大幅增加,且企業/消費者信心達到低檔或持續降低。
接下來的問題可能在商業銀行,在經濟衰退時期,業務量會降低,只有體質強健的客戶才會償還現金,嚴重的情形可能發生倒帳的金融危機。
另一個導致貨幣速度趨緩的原因,可能是「債務型通貨緊縮」:資產價格下跌,因此資產負債表品質大幅惡化,結果形成銷售與負債償還情況嚴重惡化的惡性循環,這將導致貨幣流通速度降低。

挑戰五:阻止貨幣流通速度大幅降低
1. 囤積預防性的準備金
.具體症狀:
    (1). 實體貨幣的流通速度降低。
    (2). 貨幣市場基金快速增加。
    (3). 企業/消費者信心低落或持續降低。
.補救措失:
    (1). 針對顧客的銀行存款提供或提高保證。
2. 債務型通貨緊縮
.具體症狀:
    (1). 企業/消費者負債水準高。
    (2). 負債利息成本相對現金流量/可支配所得顯得過高。
    (3). 房地產價格下跌、股價下跌。
.補救措失:
    (1). 買進股票。
    (2). 買進房地產。
    (3). 買進較長期的債券。
    (4). 買進貸款抵押債券。
    (5). 買進公司債。
    (6). 干預貨幣市場。
    (7). 以促使貨幣貶值。
    (8). 發佈通膨目標值。
3. 流動性陷阱
.具體症狀:
    (1). M3/M1和M3/MZN(零到期日的貨幣)的比率升高。
    (2). 銀行股價相對政府公債價格下跌。
.補救措失:
    (1). 極低或零利率提供定期放款給民間銀行,讓銀行可以用許多不同種類的資產來作抵押。
    (2). 確保隔夜拆款利率長期間為零。
    (3). 公布長期利率的具體目標,並支持按債券價格敞開收購。

挑戰六:預測成長「Q」
央行唯有能精確預測,才有能力引導經濟成長,這就是領先指標,不同機構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這些領先指標。
  • 貨幣供給M2:貨幣供給額擴張情況。
  • 利差、十年政府公債利率減聯邦基金利率:投資人以利率作為計算企業未來盈餘折現值的依據。
  • S&P 500 股價指數:可預測與反應未來。
  • 消費者預期心理指數:以期望為基礎的指標。
  • 建築許可:預測經濟復甦與否的最佳預測器。
  • 製造業新訂單、消費性物品及物料:已決定,但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的經濟活動。
  • 製造業新訂單、非國防用資本財:已決定,但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的經濟活動。
  • 製造業平均每周工時:反應企業開始察覺景氣回春時所採取的回應方式。
  • 賣方表現、延緩出貨綜合指數:反應企業開始察覺景氣回春時所採取的回應方式。
  • 平均每週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當經濟活動加溫,失業率就會降低。
綜合領先指標傾向於在經濟景氣達到頂點的6~8個月前達到高峰,並在經濟到達谷底的2~4個月前先抵達谷底。
另外也觀察落後指標,比單獨觀察領先指標更能掌握明確信號。
  • 消費者流通在外的循環信用金額相對個人所得的比率:放款與貨幣有關。
  • 流通在外之商業及工業放款總額:可看出是否正在擴張信用、資金情勢是否緊俏。
  • 銀行平均基本放款利率:可看出是否正在擴張信用、資金情勢是否緊俏。
  • 勞務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本上升有關。
  • 製造業每單位產出之勞工成本變動率:成本上升有關。
  • 存貨/銷售比率、製造及貿易存貨/銷售比:存貨囤積有關的警訊。
  • 平均失業持續時間:和就業有關。
如果領先指標上升而落後指標下降,其信號就特別強烈(這意謂瓶頸與透支)

挑戰七:避免過度刺激
如果中央銀行宣稱要達到「2%的通貨膨脹率」(或任何其他水準),這個數字非常可能就是他們的目標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是衡量消費者付費標準的良好指標,即使這項指標對支出習慣改變的反應過慢,對於品質改變幾乎完全沒有反應,但它依舊是當今最好的通膨指標。通膨是對社會有害但卻經常揮之不去的一個問題,長期以來央行非常關注通膨的威脅,在通貨膨脹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每個月的貨幣實價值都會出現巨幅波動,債務人和債權人間的所有永久關係(這也是資本主義的根本基礎)都將嚴重失序,最後導致兩方關係幾乎失去意義。另外取得財富的流程則淪為一種賭博與樂透遊戲。

通膨向來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無論發生在哪裡都一樣,要控制通膨,一定要控制貨幣供給。

因為 M(貨幣)* V(貨幣周轉率)→ Q(商品數量)→ P(商品價格),所以雖然「創造超額貨幣」最初效果是正面的Q(上升),但其實經過一段時間後,過度刺激的負面影響就會開始浮現 P(上升)。

挑戰八:預測通膨
作為通膨領先指標,包括「黃金、M1和CRB原物料指數」,以及採用所有活動指標的總和加權指數—包括工業生產、個人所得、企業銷售、非農業就業人口、產能利用率與房屋開工率等。

挑戰九:處理外匯匯率
央行只要對外匯匯率處理不當,就會受到國際投資客的攻擊,最有名的就是鼎鼎大名的索羅斯,在1992年攻擊英國央行,英國在1990年10月,以2.95馬克兌1英鎊的中心匯率、波動區間6%的條件,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在英國陷入嚴重哀退以前加入該機制似乎也不是個聰明的作法,當時英國的通膨大約是德國的三倍,而且1992年時英國經濟正處於嚴重的衰退期,索羅斯和德洛肯認為英國政府必需放手讓英鎊貶值,儘管那一次英國央行共花了150億英鎊支撐匯率,但顯然還是輸了這場戰爭,使得索羅斯賺進9.58億美元。

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密爾頓.傅利曼所稱的「三難局面」,也就是說,以下三個目標我們不可能同時達成二個以上:控制匯率、控制物價、解除外匯管制。

挑戰十:維護央行威信
金融投機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完全放棄所有金融部位,並經常在瞬間完成這些動作,但中央銀行卻沒有這種特權。首先,為了展現可信度,他們在管理預期心理時可能絕對不會顯得優柔寡斷,也就是說,一旦決定政策方向後,就會堅持一段時間。第二,他們通常會讓人們有一點時間可以適應政策轉變。例如央行如果升息,一定偏好在一段長時間內分數次進行微調,讓市場參與者有時間逐步調整他們的行為。

最後以虛擬一份「央行總裁徵才廣告」來作為此結語。

誠徵中央銀行官員
你必需利用現金、信用與央行的威信來穩定經濟體系中的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你了解,這些變數會因三個不同的循環現象而出現波動,這些循環包括存貨、資本支出和房地產,以及許多其他循環與結構性變數,雖然這些現象各自獨立,但在某種混沌型態下,也會對彼此造成影響。

你可以取得很多資訊,但當你取得這些資訊時,資訊本身可能已經過時,必須適度進行有意義的修正。不過,你還是必須利用這些資訊作為決策的基礎,而你的決策將對外匯、貨幣、債券與股票市場造成立即性的影響,也會對總產出造成延遲性的影響,對通膨的影響甚至更晚才會出現。

你會發現政策影響通膨的時間落差可能超過實際的預測範圍,所以你無法確定通膨是否會對消費商品或投資性資產的價格造成影響。不過你將知道,如果資產通膨真的開始上升,就會導致未來產出與通膨發生明顯的波動,並因此對你的工作造成干擾。

最後,每次改變既定政策時,你必需願意堅持這個政策一段時間,以便展現你願意對上述所有工作負起完全責任的誠意。

無法忍受負面新聞評論的人勿應微。薪資和退休金可另議。

※書中沒提到M3的定義。
※國也常聽到M1~M3定義如下:
  • M1=通貨淨額(等同於流通在市面上的現鈔)+ 存款貨幣淨額(社會大眾握有在銀行體系外之內的貨幣如由商業銀行自行創造)。
  • M1A=通貨淨額+ 支票存款(本票、保付支票、旅行支票)+ 活期存款。
  •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 M2=M1B+準貨幣(郵匯局轉存款+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外幣存款+外匯存款+外匯信託資金+外幣定期存單)。
  • M3=M2+政府債券。
※有關存款準備金的其他說明,可參考 淺談央行(空手的勇氣) ,那篇文章的介紹。
※領先、同時及落後指標,有關指標數據說明和資料取得,請參考領先、同時及落後指標(透析經濟 聰明投資) 那篇文章中的說明。
※有關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RB原物料指數的說明和資料的取得,請參考 要的通貨膨脹指標(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那篇文章介紹。
※工業生產、個人所得、貿企業銷售、產能利用率的說明和資料取得,請參考 主要的通貨膨脹指標(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  ,那篇文章的說明。
※非農業就業人口、房屋開工率的說明和資料取得,請參考 經濟衰退指標(看準市場脈動投機術) ,那篇文章的說明。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