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建立觀察清單(積極型價值投資法)

此書作者為凱茨尼爾森,1994年投身投資業,如今擔任投資管理合夥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人,運用基本分析管理法人與散戶資產。此篇只介紹觀察清單。

一、 買進流程:反向投資
逆勢操作是什麼意思?是指永遠和大家做相反的事嗎?如果的想法和眾人一樣怎麼辦?你應該為了反對而反對嗎?

逆勢操作是表示你可以在不受眾人影響下思考與行動,表示你獨立自主,不管眾人的走向,即使須和大家走相反的路也照走不誤。這表示你不是無條件接納市場的一般觀念,而是想有自已的觀點。

大多數的投資決策都是在不確定未來的情況下做的。投資大眾(尤其是周遭的人)和我們的觀點相同時,我們比較放心,對未來比較有把握。我們希望決策讓我們放心,所以和大家行動一致時,我們會覺得比較自在。不跟隨大眾或跟大家逆勢而為時,可能會考驗你的信念,讓你產生自我懷疑,無法確定。

有時投資大眾的行為是非理性的,這時能夠獨立思考變得很重要,因為跟著眾人行動雖然讓人放心,卻必須承擔財務損失的代價。

最好的方式就是平常先建立好「觀察清單」,一般人認為現在不該進場時,但觀察清單上的股票已達到買進評價時,在賣壓湧現下讓你有理性勇敢的逆勢操作心態。

首先,為每家你覺得值得持有的公司,先以評價工具算出公司的公平價值,然後預留買進的必要安全邊際,時常重新檢視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長預估,以確定它們從最初分析以來未曾變過,然後放進「觀察清單」中。

建立「觀察清單」的好處是,即使沒馬上買進股票,花在分析上的寶貴時間也沒有白白浪費。以好價格買進好公司的時點往往會在後來出現。列出清單可以避免你對好公司產生迷戀,讓你做到投資並非以任何價格買進好公司,而是為了獲利去承擔合理的風險。

不管市波動多大,情續化的群眾行為多有說服力,媒體多麼努力放大㴹思,都使你有清楚的理性決策策略。


二、賣出流程:汰弱擇強
  • 股價上漲後賣出:賣出是一種情感流程,通常比買進更情緒化。賣出等於是為這段流程劃下句點,你可能捨不得就這樣結束。但買股票是為了獲利,對於不忍割捨股票的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在買進前先決定何時賣出。或者當股價充分到目標價值時,先賣部分的持股入袋為安,讓剩下的持股在對價值比較不敏感的股市參與者驅動下漲得更高,為你賺進原本可能放棄的額外獲利。在這個賣出階段設定自動或內心停損目標,可以幫你獲得額外的上檔獲利,同時獲得下檔風險的保障。
  • 基本面惡化時賣出: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你必須列出構成公司基本面表現的重要變數並密切追蹤(例如業績成長、純益率、資本報酬率、或一些產業特有的變數)。一但這些變數不符合預期,就應該放人留校察看名單,看日後是否改善並密切追蹤。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幾季)這些變數沒改善,就應該出售股票。

三、支撐與壓力
身為價值投資人,我不太相信完全不看基本面的技術分析。對我來說,上漲股票的吸引力還不及下跌的股票。即使如此,我後來也逐漸重視支撐線與壓力線,因為我發它們主要是受眾人情緒的影響,然後再去驅動眾人的情緒。股票經長期下跌,開始反彈回測之前的高點(壓力線)時,上次股價到這個高點沒賣股票的投資人,這次會開始賣,好讓自己覺得好過一些。股價回測之前的低點(支撐線)時也會出現類似的效果,上次股價跌到那個低點沒有買進的投資人會把買點訂在那個價位,所以股價一旦回測低點,他們就很可能搶進,覺得自己搶到第二次撿便的機會。

雖然支撐線與壓力線沒有邏輯可言,但只要由人做根本的買進和賣出決策,而非電腦做決策,它們就有可能持續發揮效力。

讀後心得
讀了作者的文章,覺得心有戚戚焉,不知為什麼,投資多年後,聽到股市大跌,會比聽到股市大漲還要興奮,因為平時會從價值線資料和成長力資料中,找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股價往往已反應了其應有的價值,唯有的機會用較便宜的價格買進好公司,就是等到股市大跌時。書中提到的支撐線與壓力線,並沒有說是利用那些的技術指標,所以我也無從介紹給大家,但其原理和我的關鍵點記錄相當,是利用買方的支橕和賣方的壓力,決定出關鍵價位,再觀察股票價格接近這關鍵點時,預測趨勢是否即將轉變。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