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他用思想的力量,讓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本篇只介紹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
我認為經濟學有九個不足之處,其中一些是由一個大的整體缺陷衍生出來的。經濟學的這個大的整體缺陷,就是封閉性。懷海德曾經指出,學科各自孤立的情況是致命的,教授並不瞭解其他領域的思想模式,更別提彼此融會貫通。
第一、致命的自閉,導致「鐵錘人症候群」,通常會讓經濟學家過度強調某些可以量化的因素。
「鐵錘人症候群」,那名稱來自以下這句諺語:「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在所有行業、所有學科和日常生活中,這會讓問題變得一團糟。在各個商業領域也一樣:
- 過度強調數據化因素的重要性,因為這讓人們有機會使用在高等學府學來的統計學技巧。
- 排除可能更重要、但沒有數據化的因素。
有些明明能夠彎腰撿起的大金塊,卻浪費資源,用砂金開採的方法去找金子。這也是我終生試圖避免的錯誤。
第二、沒有採用硬科學基本的「全歸因」治學方法。
經濟學並沒善用其他領域的知識,貼上這些知識所屬領域的標籤,例如: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和博弈論等。如果不這麼做,就像經營企業時使用糟糕的檔案歸類方法。削弱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物理學崇拜。
經濟學涉及的系統太複雜,追求做到像物理學那麼精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你陷入麻煩。當我談到經濟學這種虛偽的精確,即「追求可靠而精確的公式」傾向。經濟會應該模仿物理學的基本治學方法,但是永遠不應該追求像物理學公式那麼精確的理論。
第四、大過強調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太強調宏觀經濟學,而對微觀經濟學則不夠重視。我認為這是錯誤的。這就像不懂解剖學和化學,卻想要掌握醫學一樣。我覺得解決經濟問題應該從細微處著手,將一到兩個因素最大化或最小化,再增加一些成功因素,以達到更大的成效,再將幾個優點發揮淋漓盡致,順應某些重大的潮流。
第五、經濟學整合太少。
經濟學中的整合太少,不但沒有整合傳統經濟學以外的知識,也沒有整合經濟學內部的知識。我曾經向兩個不同的商學院班級提出以下問題:「你們已經學過供應和需求曲線,懂得再一般情況下,商品的價格提高,銷售量就會下跌;價格降低,銷售量就會上升,對吧?你們學過這個理論吧?」他們全都點頭表示同意。
然後我說:「現在請給我幾個例子,證明你們要想提高銷售量,正確的做法是提高價格。」在這兩所現代化的商學院,五十個人裡,只有一個人能舉出一例子。我的答案至少有四種,少數人知道第一種,但不知道還有別的答案:
- 奢侈品:提高價格能夠提升奢侈品的「炫耀」功能,例如,奢侈品提高價格後,在某些存在炫耀心理的消費者看來,其性能也隨之提升。此外,人們往往認為價格高等於品質好,這有時也能促進銷售量。
- 非侈奢品:和上面提到的第二個因素一樣,消費者看到價格更高的商品,通常不會認為它賣貴了,而會認為價格更高代表品質更好。這種方法,對需要耐久的工業品尤其適用。
- 提高價格,把額外的收入,以合法的方式用於改善產品性能,或改善銷售系統。
- 提高價格,把額外的收入,以非法或不道德的方式來促進銷售。例如,透過賄賂採購代理人,或其他對終端消費者有害的做法,例如,開放式基金的銷售回扣。「這個答案是我最喜歡的,但我從來沒有聽到。」
第六、對心理學的極度無知及其造成的負面後果。
假如在拉斯維加斯賭場裡有五十台標準的吃角子老虎,外表和功能相同,(吐回籌碼)支付率也一樣,需要支付籌碼的圖案組合也相同,以同樣的比率出現。但就是有一台機器所贏的籌碼,總是比其他機器多25%,原因其實其很簡單,這台機器會更常出現BAR-BAR-檸檬,BAR-BAR-葡萄的情況出現,引起玩家心理反應,認為這台機器「近似中獎」率較高。
第七、不夠重視後果的後果。
例如,在一些經濟博士,在訂定醫療保險時進行成本預估,而他們卻只拿以前的成本做推估。忽略人們的行為會隨著新的保險措失而改變,使得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跟預估天差地遠。而他們也忘了絕對會有昂貴的新療法發明,因而提高支出。一大群專家怎麼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呢?答案是:為了輕鬆得到結果,把問題過度簡化。在商業上也有類似的問題,紡織業一旦有新型紡織機出現,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但新紡織機帶來的好處,只會落到購買紡織品的人手裡(價格變更便宜),而不是落進紡織廠的老闆的口袋中(老闆賺到的錢要一直投入到更好的機器)。(這也是波克夏最後結束紡織業的原因)。
第八、不夠重視「撈灰金」的概念
「黑金」一詞,用來指尚未敗露的貪污中所涉及的錢,而「撈灰金」這個詞,是我發明的,作用跟撈黑金是相同的。投資管理界,總計有數十億美元被浪費掉了,只要股市繼續上漲,浪費這些錢的投資者就不會有感覺,因為他看到的是股價正在穩定上漲。而在投資顧問看來,這些錢是正常收入,雖然他銷售的是有害的投資建議。這種行為無異於尚未敗露的貪污。而在經濟生活中,這種「撈灰金」的「財富效應」非常強大。
第九、不夠重視美德效應和惡行效應。
經濟生活中,有巨大的美德效應,也有巨大的惡行效應。例如:收銀機對人類的道德的貢獻,比公理會還要大,真的大大促使經濟體系運轉更好。詐欺、稀奇古怪的促銷手段和高階經理人領取高薪酬的惡行現象不時出現在報紙中。
人們往往沒有認知道,人世間大多數結果都是不公平的,而且道德規範有時候必須不公平,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過於追求公平,會給社會制度帶來嚴重的功能障礙。
結語
之前在報紙上曾經看過外國人在台北抱怨垃圾桶太少,若是他是台北市長,一定會廣設垃圾桶。那位外國人,可能他的國家是地廣人稀,但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垃圾桶設太多,也不及人亂丟垃圾的惡行現象。台灣以前垃圾也很多,自從實施垃圾不落地,少設垃圾桶,推行愛護環境的美德教育,因為你看到路上很乾淨,表示沒人亂丟垃圾,若你亂丟會顯得突騖,又會受到內心的遣責,所以你會把垃圾一直拿到手上,直到找到有垃圾桶為止。
宜蘭縣政府每次在風景區辦活動時,都會請清潔人員清潔垃圾的次數增加,時時保持風景區的整潔,並告之遊客要有愛護地球的美德,遊客會看到風景區很乾淨,這時美德效應就會顯現,不會亂丟垃圾,若風景區很髒亂,惡行效應就會顯現,反正亂丟垃圾那麼多,不差我一個。
話題扯遠了,回到財經議題來,這時我突然地想到,馬政府的證所稅政策,是不是也犯了不夠重視後果的後果呢?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