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總體經濟(經濟學的第一堂課)

作者曾榮獲哈佛年度教授,他用容易記憶的趣事包裝複雜的資訊,讓一般人也可以輕鬆瞭解經濟。是一本最有趣、好讀的經濟入門書。本篇只介紹總體經濟。

景氣循環
經濟學家一直想搞清楚,自從約瑟告訴法老七個豐年後會有七個荒年以來,景氣循環到底如何運作。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預測者可以像約瑟一樣準確。事實上,經濟學家預測景氣升降,幾乎從來沒有對過。

不過,或許約瑟一開始就把我們引到錯誤的路,因為景氣與不景氣的循環不一定有規律的模式。衰退並不像燕子一樣,每年春天都會從阿根廷飛回加州的卡皮斯特拉諾教堂。它比較像決定在經濟體上空集結,空投糞便的鴿子。

但主要讓經濟坐上雲霄飛車的兇手,主要的有下列三點:
  1. 政策錯誤:美國聯準會胡搞貨幣政策;國會錯用財政政策。
  2. 結構性調整:樂觀或悲觀情緒動搖消費者及製造者;地緣政治的混亂改變外交政策優先順序以及軍事支出政策。
  3. 外部衝擊:國外原物料價格上揚。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各國央行都會密切關注的指標。古代經濟就常遭到高通貨膨脹的侵襲,而高通膨必然會動搖當時的政治結構,迫使領道者下台。從古羅馬、德國威瑪共和,到現代的美國卡特總統任期,都因為罹患名叫通貨膨脹的貨幣癌症而被瓦解。人民醒來發現手中錢幣的價值被降低,他們看著錢幣上君主的鑄像,於是決定自己也要去消減什麼。

政府衡量通貨膨脹的方法是去購物。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官員每個月會推著購物車,象徵性地在超級市場與百貨公司的通道上跑來跑去,買回一大堆東西,再加總所有東西的價格。下一個他們會再去買相同的東西,重新加總一次價格。兩者間的變動率就稱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就是最常被引用的通貨膨脹數字。雖然有很多人非常注意CPI,但其實這項調查常非草率。

總體經濟學家的焦點是放在整體物價水準,而不是追蹤個別行業的變化。凱因斯曾經寫過,毀滅一個國家最快的方法就是「讓貨幣墮落」。當企業與家庭相信貨幣能維持平穩,經濟體運作會更有效率,國家也會變得更富裕。(央行總裁彭淮南回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有關台幣和韓幣的匯率問題,也是基於這個理由,這3年來,台幣匯率和台灣物價都遠比韓國穩定,且台幣波動率僅4.15%,韓元則達14.51%,今年前7月,南韓物價也漲了4.4%,我國僅1.43%。)

如果總體經濟關心的是整體經濟狀況,就不能不注意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財政政策
所謂財政政策就是利用政府的預算去推動經濟。政府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反過來說,政府可以削減支出為過熱的經濟降溫,而這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國會除了調整政府支出,還可以調整稅率:降稅來擴張民間支出,或增稅來收縮經濟。

將財政政策帶入二十世紀並賦予分析基礎的推手是凱因斯。凱因斯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在濟大蕭條時發展出最著名的觀點,在學術界及各種一般性場合不斷傳達他的忠告。凱因斯在《紅皮書》雜誌中問了一個問題:「美國可以一直花錢,直到景氣復甦為止嗎?」他的回答是:「當然了,這是一定的!」

但為什麼但過去二十五年間,權衡性財政政策常會失敗,讓我們先來數落它失敗的方式:
  1. 政府的預測常常出錯,而且它開出正確藥量及藥方的能力值得懷疑。
  2. 政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採取行動。當建議案經過長途的公文旅行終於通過委員會時,政府的支出可能已經太遲了,而且使得自然復甦的經濟熱過頭。更糟的是,實際的支出往往獨專掌握最大政治實力團體,所以大嘴巴主席當然可以為他的選區爭取到一座大橋的興建計畫。
  3. 新的赤字支出會推升利率而「排擠」私人投資。
  4. 利率走高,匯率可能上揚。使出口產業的就業機會受到壓迫。
  5. 財政政策可能因為人民的預期而失去作用。例如:政府企圖藉暫時性減稅來刺激需求,許多家庭可能會把多餘的錢存起來,而不會花掉。

貨幣政策
聯準會控制短期利率及掌握貨幣供給來制定貨幣政策。當聯準會想要加快經濟成長腳步時,它可以調降利率,以及(或是)增加市場流通的貨幣。這些動作會驅使家庭和企業增加商品及勞務的消費。以調降利率來說,它會刺激汽車和房屋貸款。當經濟可能過熱,並有引發通貨膨脹的疑慮時,央行可以調高利率或減緩貨幣供給的成長。

聯準會有三種工具調控貨幣供給:
  1. 存款準備率:它控制各銀行必須保留不得貸放出去的存款比例。假設央行將存款準備率定在20%,表示各銀行可以將存款的80%貸放出去。若聯準會突然提高存款準備率到50%,銀行就必須討回借出去的錢,因而使貨幣供給緊縮,經濟成長減緩。反之,若調降存款準備率,銀行可有更多的比例,把錢借出去。
  2. 重貼現率:是聯準會借錢給銀行的利率。如果聯準會想要讓私人借貸快速增加,它可以調降重貼現率,吸引銀行向聯準會借錢,再將這些錢轉借給大眾。聯準會也可以調整重貼現率來協助有財務危機的銀行。
  3. 公開市場操作:就是買賣政府公債來操控貨幣供給。例如:聯準會可以自私人部門購買長期公債來擴大貨幣供給。這是怎麼發生的呢?聯準會可印製鈔票來換私人持有的公債,而私人拿到的現金會被計入貨幣供給,聯準會持有的公債則不列入。同樣地,聯準會可以向私人出售公債來緊縮貨幣供給。

雖然中央銀行掌控巨大權力,但我們不應該高估它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央行無法讓工廠管理更有效率,無法使勞工更努力工作,也無法誘使發明家發明更多東西。央行只不過是供應經濟引擎的燃料罷了。它必須很清楚應該給引擎多少油才不會滿出來,應該在何時減少多少燃料而不會讓引擎熄火。就好像加油站不能改變引擎的馬力一樣,央行也無法改變經濟體的生產力。

總結
不論聯準會或政府如何促進經濟成長,真正決定是否有新的工作機會被創造出來的,還是在民間。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總經分析的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總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