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彼得.林區曾說,你應該可以用幾個句子總結為什麼持有一檔特定股票,而且連你十幾歲的兒子或女兒都看得懂。這是很棒的建議。這就是你的投資前提,而且我還要進一步說,你應該定期測試這個前提。
雖然你的投資前提說明持有一檔好股票的理由,你也應該思考哪些因素會讓它變成一檔壞股票(反前提)。這是很值得建立的紀律,就是即使持有一檔股票,而且知道它的優點,但也能列出可能讓這檔股票淪落「熊」爪下的不利因素。
要不計代價避免憑著衝動或小道消息買股票。彼得.林區常說,他覺得很奇怪,一些醫生會根據朋友、報紙或經紀商的消息,買進石油探勘公司的股票,但卻不利用他們的醫學知識,投資在他們較有機會了解內情的生物科技公司。投資在你擁有的競爭優勢領域。
最重要的是,你應該忘掉買進一檔股票的價格,否則萬一股價大幅下跌,它會變成一道心理障礙。投資前提是關鍵;要定期檢視它。如果情勢惡化,那檔股票不再是買進級(buy),且可能變成賣出級(sell),你應該不管價格是否低於買進價格都得採取行動。想從你目前虧損的股票把錢賺回來,只為了證明當初的前提是對的,這是很危險的作法。
投資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嘗試從虧損的股票賺錢回來是錯誤的作法。幸好我對數字的記性很差,所以很少記得我買進股票的價格。最近有一位基金經理人問我,如果我持有一檔投資前提證明錯誤的股票,但股價後來跌到很便宜,我會不會留著這檔股票?我的看法是,如果投資前提已證明錯誤,就應該賣掉,即使股價很吸引人也是如此。
我從來不為持有的股票設定目標價位,但我喜歡定期檢視投資前提,並評估我的信心水準。我寧可思考信心水準,勝於設定目標價位。我不會去想一檔股票應該有20%的漲幅,或另一檔應該上漲50%。特定的股票價位意味對未來作精確預測,而我認為這通常不可能辦到;價格區間可能較適宜。
一般來說,許多投資人喜歡對企業作極精確的預測,認為如果預測精確,就較可能買對股票。這是一個危險的假設,且通常是錯誤的。有時候經紀商會訂出極具體的目標價位,我相信這是想暗示他們比競爭對手更有能力作預測,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
短期來看,股價傾向於平衡買進和賣出的力量,並維持在略高於大多數買家願意買進、但略低於賣家願意賣出的價位。這是一個很脆弱的平衡,環境出現些微的變化就會改變這種平衡。
長期來看,大多數股價跟著公司的盈餘走,雖然經過一、兩年後,股價可能與盈餘走向脫勾。預測盈餘因而是專業投資最重要的工作,而倫敦城的分析師花費大量時間在這方面,但以我的看法,評估公司營運的品質還更重要。
我評估一檔股票時會考慮六大因素,來拿檢視我的投資前提:
- 企業的競爭優勢。
- 經營管理團隊。
- 財務。
- 股價相對於歷史水準高低。
- 公司被收購的可能性。
- 技術分析。
結語
許多散戶有個共通的毛病,就是不會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前提,每當我聽到某個人說,他很看好某項產業或技術而買進某檔股票,而當我問他該公司最近公布的EPS為多少時,十個有九個回答我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這樣的投資信心打哪來,因為這樣的投資就跟賭博沒兩樣。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