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知識與報酬(巴菲特核心投資法)

此書為《勝券在握》的姊妹作,告訴你如何建立核心投資組合,以及管理投資組合所需的智慧,本篇只介紹知識與報酬。

查理.蒙格最為人著稱的是,「從別人智慧的結晶中吸取精華,而不是自以為可以坐著單憑幻想就知道所有事情,沒有人這麼聰明。」

巴菲特非常認同查理.蒙格的看法,他說:「我通常都靠自己大量閱讀,學習別人的知識和創意,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有很多原則的觀念。我之前說過,我讀葛拉漢的書,也讀費雪的書,我的許多觀點都是從閱讀來的。」他也曾說:「你可以從別人的書中學到許多東西,而不需要自己花腦筋創造新知。重要的是要會充份從別人身上學來最好的知識。」

求知的過程就像是旅行。巴菲特把前人的智慧納為己用,融入自己的體認,並且慷慨的傳授給那些充滿活力、思想開放、努力認真和好學不倦的投資人。

查理.蒙格曾說:「許多人非常排斥學習任何新知。」巴菲特也表示:「更驚人的是,他們也排斥那些對他們有絕大好處的新知。他們排斥多用腦思考,也排斥改變自己的想法。我曾引用盧梭的話『大部分的人寧願死也不願花腦筋思考。』從投資理財的現實環境來看,盧梭的看法有理。」


我可以很確定告訴大家,知識的累積絕對可以增加我們的投資報酬,同時降低整體風險,我相信知識就是分隔投資和投機的界限,你最後會發現隨著投資知識水準的提升,你的思考和行為就愈不可能被純粹的投機意念所主導。

知名投資理財作家羅.契爾諾表示:「金融環境體系反映出社會的價值。」只要我們的價值觀開始出現誤差,市場就會指引我們朝向投機的行徑。要終止這種惡性循環的方法就是教育自己正確的投資方法。

哥倫比亞商學院的股票分析課程,七十年前葛拉漢教過同樣的課程,七十年後的今天,這堂課是由邁可.莫布遜教授接手。莫布遜教授的課程涵蓋了許多重要的觀念,他說:

「首先,我強調投資學的跨學科領域訓練。葛拉漢是位了不起的教授,他能夠將他在各種學科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到他的教學裡。我們也希望朝這個目標前進,我們不只閱讀投資理財的教科書,也參考其他模式和比喻,並且嘗試把這些資料和概念運用在投資實務上。其次,我們也學習投資心理學。葛拉漢所提的市場先生概念到現在都還很實用,我們必須了解投資學其實是一種社會活動,而人類的心理變化在投資過程中,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最後,我們會時間深入討論安全毛利率的概念,我們不只在葛拉漢的論述中找到對此方面的看法,也可以在隨機理論中找到驗證。」

莫布遜教授接著說:「認真研究是指隨時動腦筋,盡可能大量閱讀並且廣泛吸收除了財務分析以外的知識,建立並且強化最有效的投資分析模式。」

查理.蒙格指出:「由於目前社會講究分工,反而將思想設限。例如:商科教授在課堂上絕對不會引述物理學學理;而物理教授也不會提到生物學;生物老師不會提到數學;數學課也不可能教心理學。所以我們應該打破『學科間的藩籬』,用全方位的思維,將各種學理統合起來。」

所以若要使投資法更完整,就必須多方涉獵、整合各種觀念和新知。除非能完全了解來自心理學的行為模式,否則無法真正掌握投資結果。如果不知如何分析統計學上的機率,就不會知道如何在投資組合中作最好的分配。只要能了解市場複雜的調節運作模式,就會發現猜測市場未來走勢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

如果你依循這個傳統原則去投資,應該會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結語
威爾森說:「光憑學習各學門的片面知識,無法得到均衡的看法,我們需要追求這些學門之間的融通。」

我愈來愈覺很多成功的人士有個共通點就是看很多書,如同查理.蒙格所說的:「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以前常聽到「讀書無用論」,最常被拿來當例子的就是比爾.蓋茲,說他大二就休學了,還不是成為首富,所以讀書一點也沒用。

比爾.蓋茲的父親說:「在蓋茲很小的時候,我常帶他去圖書館。他很喜歡閱讀,常需要去還書,再借更多的書回家看。我知道許多父母喜歡引誘孩子進入閱讀的園地,我們每天帶他去圖書館借書,導致一個計畫外的結果:他讀太多書了,連在飯桌上也看!」

比爾蓋茲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培養出我今日成就的,是我家鄉的一個小圖書館。」

2007年6月7日,哈佛大學頒給蓋茲榮譽法學博士的學位,蓋茲看著台下的父親,大聲說:「爸,我一直都告訴你,我會回來拿我的學位。」

許多人問有我沒有臉書,我都回答沒有,並不是真的沒有,而是我沒有多餘的時間上臉書,我寧願把時間,留在看書上。我覺得許多人浪費在臉書上打屁聊天,無疑是把優勢讓給像我這種喜歡看書的人。

※有關跨學科領域訓練,請參考:交叉網投資理論(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