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機器人概念股一覽

【經濟日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2013.08.26 03:13 am

中國「十二五」將工業機器人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際機器人工業聯合會(IFR)則預測,2014年中國將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挾著龐大商機,台廠搶進機器人市場,包括鴻海、裕隆、台達電、東元、士電、上銀、松瀚、F-亞德、微星、研華等十大概念股,預期將逐漸成為台股盤面主流。

外資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暨科技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認為,基於提高生產效率、競爭力、與安全性等因素考量,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已成為全球製造業重要的嶄新趨勢。此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裝配等作業中,機器人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業,成為「3D產業」(Dangerous、 Dirty、Difficult)救星。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另外,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7萬台,較2011年2.3萬台,成長17%,預料未來幾年成長幅度將大增。

近期鴻海集團斥資百億元投入機器人產業陸續在台股發酵,隨著產、官、學界的戮力發展下,台灣機器人衛星產業已愈來愈成熟。目前台股十大機器人概念股分為五大類,包括生產應用的鴻海、裕隆,電源感測的台達電,驅動零組件的東元、士電、上銀,平台控制的松翰、F-亞德,人機控制的微星、研華等。

鴻海是台廠中投入機器人研發及經費最多廠商,除了解決缺工問題,亦可將單調工作由機器人取代提升效率。基於此,鴻海機器人在2012年數量達30萬台,2014年規模更要達100萬台。

此外,微星科技投入多年的「自主性機器人系統研發」,已有具體成效,技術包括有運動動力學(2D、3D、多維度)、伺服控制(油壓、氣壓、馬達伺服)、感測技術、路徑規劃、視覺系統、聽覺系統、語言能力、智慧能力,目前挾著優異的機電整合與電子電路技術,除了推出導覽「瑞奇」機器人外,最受市場矚目智慧型清潔機器人iCleaner系列產品,替忙碌的職業婦女分擔家事。

微星的iCleaner 系列產品內建人工智慧引擎與超音波感測器,能即時分析機器人所在地形,如同潛水艇利用超音波偵測航行一樣,不僅可防碰撞,遇到桌腳椅腳或複雜的家具擺設時,還可規畫最佳清掃路徑與策略,讓自己自由穿梭其間不受困,大幅提升清掃效率。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認為,機器人產業將是繼汽車、PC產業後出現的新興的大型高技術產業,潛力十足。



【經濟日報╱謝艾莉】 2013.08.26 03:13 am
機器人產業被視為下一代新的工業革命,工研院指出,要定義機器人,除具有人類思考或自主反應外,並具有行動或運動能力的機械裝置,其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項目,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以用途來區分,包涵醫療看護機器人、軍事與救難機器人、保全機器人、家用機器人、工業型機器人等。

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日本每1萬名工人中,有400個是工業機器人,歐盟每1萬名中有250個,目前中國大陸比例仍相當低,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據指出,2002年至2004年,世界機器人市場年成長率平均約10%,2005年則達到30%,2007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比2006年增加3%、達到11萬台。

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7.88萬台,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仍然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預計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達到500億美元。

工商時報 記者沈美幸/台北報導 2013-08-29 01:44
2013台北國際工業自動化暨機器人展昨日登場,總統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今年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產業產值可望突破1兆元。而上銀及工研院因應全球高齡及少子化的趨勢,競相投入醫療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機器人、行動輔助機器人,昨日也成為展場亮點。今年總計有550家廠商參展、使用1,300多個攤位。

總統馬英九指出,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產業去年產值9,720億元,出口值約4,218億元,相信今年產值將可望突破1兆元。上銀、亞德客、華寶、盟立、祥儀及工研院等都秀出自行研發的各種不同用途機器人;另外德國西門子、KUKA、ABB及日本三菱等國外廠商也展出各種不同類型機器人、機械手臂及相關產品。

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陳來勝指出,工研院這次展出結合雷射及立體視覺所開發的3D視覺導引機器人,可夾取散亂堆疊的零件,此項技術已直接落實在水五金產業。

據工研院IKE調查發現,2011全球機器人產值122.5億美元,主要應用在美國、日本、德國、大陸等國家,預估2016年成長至202億美元,5年內增65%,2021年產值增至336億美元,5年內成長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