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證券分析的功能與極限(證券分析)

此書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與陶德所撰寫的。在巴菲特在自傳《雪球》中陶德提到:「巴菲特是他教過眾多學生當中,唯一把教科書《證券分析》整本背下來的人。」可見巴菲特對此書的熱愛。本篇只介紹證券分析的功能與極限。

證券分析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三點:描述、篩選與批判。

一、描述
單純的角度來說,描述的分析是整理重要的相關事實,表示為容易理解與閱讀格式。深入的描述功能則嘗試討論發行證券的優點與缺點,比較它與其他類似證券之間的性質,評估未來績效的各種可能影響因子。這類的分析幾乎適用於所有的公司證券,提供重要的資料藉以判斷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二、篩選
在篩選功能方面,證券分析更深入而表達特定的判斷。嘗試決定某種證券應該被買進、賣出、持有或交換為其他證券。哪種類型的證券或狀況最適合進行這類的積極分析?其缺點或極限又是什麼?我們或許應該提出一些分析判斷的範例,做為稍後一般性討論的基礎。

1. 債券範例
1928年,聖路易–舊金山公司大量銷售6%非累積優先股,價格為100。根據過去的紀錄,該公司的盈餘從來沒有到達固定費用與優先股股利總和的1.5倍。就一般公認的篩選標準來說,這項事實足以判斷該證券的保障不足。

1932年,歐文斯–伊諾玻璃公司債券,價格70、票息5%。該公司的盈餘為利息費用數倍(大於1.5), 甚至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公司的流動資產就足以充分保障債券。因此,篩選分析可以建議這是非常理想而價格適合投資的債券。

2. 普通股範例
1922年,懷特航空公司股票每股8元,雖然它每年分派的股利為1元,,某些年份的每股盈餘超過2元,而且公司現金資產部分的每股價值就已經超過8元。就這個案例來說,證券分析可以明確認定股票的內含價值遠高於市場價格。

1928年, 懷特航空公司股票上漲到280元,每股盈餘8元、股利2元、淨資產價值低於每股50元。根據這些資料,清楚顯示市場價格幾乎已經完全反應未來的發展潛能——換言之,內含價值遠低於市場價格。

在這些例子中,分析師希望找到證券的內含價值,然後評估內含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背離程度。可是,我們必須注意一點,內含價值是一種「滑溜」而難以掌握的觀念。大體來說,內含價值是反映資產、盈餘、明確展望……等事實的價值,而市場價格則會受到人為的操縱或情緒的扭曲。

三、批判
投資融通的原理與公司財務的處理方法,都必然屬於證券分析的領域。研究分析是引用事實而達成判斷。因此,分析師關心篩選準則的健全性與務實性。

對於分析師來說,合理呈現事實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這意味著他必須非常重視會計方法。最後,他必須留意足以影響證券持有人權益的公司政策,因為他所分析的證券價值基本上是取決於管理階層的行為。這個領域涵蓋的問題包括:資本結構、股利政策、擴充政策、管理人員的報酬,甚至於是公司持續經營或清算的問題。

對於這些重要性各自不同的問題,證券分析師需要表達批判性的觀點,避免犯錯,糾正弊病,儘可能保障債券與股票持有人的權益。

證券分析的主要障礙
不用說,分析的結論有時候會發生錯誤。另外,某個結論在邏輯上可能正確,但實際運用的結果可能很不理想。證券分析的主要障礙有三點:
  1. 資料不充分或不正確:故意捏造假資料的情況並不常見,大部分的錯誤資料都是來自於各種不同的會計方法,但如何精確解釋資料正是勝任分析師的功能。
  2. 未來不確定性:未來的變動是一項更重要的考量。根據事實與未來明顯展望而達成的分析結論,可能因為新的發展而產生變化。由於未來的變動基本上不可預測,所以證券分析通常必須採用一個假設,過去的紀錄可以大體上反映未來。這個假設愈值得懷疑,分析的結論就愈不可靠。
  3. 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在某個意義層面上,「市場」與「未來」都會引發相同的困擾。兩者都具有不可預測的性質,不受分析師的控制,但分析的成功與否卻相當仰賴這兩者。因此,即使在這個領域內,除了考慮證券的安全性之外,分析師還必須考慮可能導致市場價格下跌的不利因子。如果希望找出價值低估或價值高估的證券,分析程序與市場價格之間的關係就更密切了。在這個領域內,分析者的判斷是否正確,基本上取決於證券的未來價格。這方面的分析工作可能必須抑賴兩個假設,第一,市場價格經常會背離真實價值;第二,市場存在一種趨勢而自動修正前述的背離。第一點的真實性大概無庸置疑,但第二點,自動修正前述的背離時間上可能很緩慢而造成傷害,或者當價格最後開始反映價值時,這項價值可能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動,當初擬定決策所根據的事實與推論或許已經不適用。

分析師必須儘可能避開這類的危險:首先,最好是處理那些價值不會突然發生變動的證券;其次,最好是處理投資大眾相當熱衷的證券,如此市場價格比較可能迅速反映價值;最後,根據市況調整這類的評估活動——當景氣與市況趨於活絡時,才尋找價值低估的證券,如果景氣低迷或市況充滿不確定性,就必須非常謹慎。

當運氣的成分增加,分析的功能就減退
即使研究分析能夠享有投機數學機率上的優勢,仍然不足以確保獲利。分析師是與命運之神合演一段投機的鋼琴雙重奏,但由變幻莫測的命運之神主導一切。

所以,在投機的領域內,研究分析應該是居於從屬或輔助的地位,不具有指引的功能。唯有當運氣成分扮演次要的角色,分析師才能表達專業的評論,並對自己的判斷負責。

結語
雖然證券分析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但我每年還是會持續進行我個人的證券分析(如價值線資料、成長力資料、關鍵點記錄),原因無它,只要我比其它不用功的投資人享有投機數學機率上的優勢,長期下來,我就會賺錢。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上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