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彭總裁上課:何謂量化寬鬆?

一、傳統的寬鬆性貨幣政策

1. 傳統的寬鬆性貨幣政策,係藉由調降短期利率來影響總需求
  • 傳統上,先進國家的寬鬆性貨幣政策,係藉由調降短期利率(隔夜拆款利率),來促使中長期利率下跌,據以提高民間支出,達到提振總需求的目標(見圖1)。

2. 當利率降至零利率底限,傳統的寬鬆性貨幣政策行不通
  • 一旦短期利率已降至接近零的水準,亦即所謂的零利率底限(zero interest rate bound),由於名目利率不可能為負,因此已無法再調降。
  • 如果短期利率無法再下降,就沒有辦法提振民間支出,經濟也就不見起色。處在這種場合,就是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凱因斯認為此時傳統的寬鬆性貨幣政策無效。

二、非傳統性貨幣政策:量化寬鬆

1. 何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 在傳統的利率管道受阻的情況下,央行須尋求非傳統性工具(unconventional tools)。
  • 例如直接自民間購入中長期資產,並設定購買目標,來直接影響中長期利率(及實質利率),並藉由通膨預期管道、財富管道、信用管道與匯率管道等,來傳遞貨幣政策效果(見圖2)。

2. 量化寬鬆的傳遞機制(transmission mechanism)
  • 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就是一般所稱的量化寬鬆(QE)政策,其完整傳遞機制可繪如上頁圖2,茲再簡單說明如下: 

  • 相較於傳統的利率政策,Fed主席Bernanke承認,Fed對QE較不熟悉;換言之,其效果大小、發揮效果所需的時間長短,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三、美國實施QE的成效與引發的負面影響

1. QE實施成效
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肯定美國QE的成效,認為促使美國長期利率下跌、美元貶值、帶動股價與房價上揚,提振美國經濟成長與就業。

Fed主席Bernanke 於2012年8月31日在Jackson Hole演說中指出,QE等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已為美國經濟帶來正面效果(見表2)。


Fed因採QE大量購入美國中長期公債與MBS,近3年來利息收入大增,2010年、2011年盈餘繳庫分別為793億美元及754億美元,2012年更創889億美元史上新高。

2. QE引發的負面影響
論者指出,美國QE實施迄今,似已帶來美國新一輪的股價、房價泡沫。
  • 以S&P500股價指數為例,目前正處於歷史高點,本益比有偏高現象。
  • 美國房價自2012年上半年開始止跌回升,大都會區的房價多呈現大幅上漲,尤其西岸地區。


此外,美國QE的外溢效應(spillover effect),已導致新興市場因鉅額資本流入,造成彼等面臨匯價升值、資產泡沫及通膨壓力。

QE亦推升全球大宗商品泡沫(commodity bubble),以Reuters編製的CRB指數(包括19種商品)為例,在QE1與QE2實施期間,分別上漲3.5%、12.1%,QE3的影響則不明顯;不過,Bernanke於本年6月19日指出4,QE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雖不為零,但他不認為兩者間的相關性有如外界所說的那麼高。

亦有論者認為,美國QE完全失敗,並未帶動經濟復甦,唯一的效果是拉高資產價值,讓富者更富,貧富差距擴大。根據研究高資產富豪的新加坡智庫Wealth-X調查顯示,本年單是美國前10大富豪的財產總值,即增加1,018億美元;以巴菲特為例,其財產本年平均每天增加3,700萬美元。

3. QE3開始退場的聲明公布後,金融市場的反應
  • 國際匯市:美元兌全球貨幣大致呈現升值情形;歐元兌美元貶值0.62%,日圓兌美元貶值0.94%(見圖6)。
  • 國際股市:除中國大陸與印尼外,主要國家股市皆上漲,美國S&P500指數漲幅高達2.64%(見圖7)。
  • 國際債市:主要國家公債殖利率皆攀升,指標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9.2個基本點(見表3)。


四、日本QE政策的實施概況
  • 2000年代初期採納Bernanke的提議,BoJ開始執行QE。
  • 日本經濟自2005年起復甦,CPI年增率於2006年亦略有改善。但BoJ過早於2006年結束QE,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致2009年起經濟再度陷入通縮。
  • 全球金融危機後,2010年10月28日起BoJ再次啟動QE。
  • 安倍晉三就任日本首相後,本年BoJ持續擴大QE規模,主要內容如下:
    • 兩年內實現通膨目標(CPI年增率)2%
    • 貨幣基數餘額:2014年底達¥270兆(兩年2倍)
    • 總資產餘額:2014年達¥290兆(公債:¥190兆;兩年2倍)
  • BoJ採大規模QE,一般認為將促使日圓貶值(見圖8);惟美國QE規模龐大,其外溢效應可能部分抵銷日本QE促使日圓貶值的效果。
  • 日本QE的影響:日圓明顯走貶、帶動日股大幅走升,惟對提振經濟的成效尚待觀察。



五、台灣早採「台版的量化寬鬆」,目前貨幣情勢有助台灣總體經濟
台灣貨幣情勢寬鬆,且曾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7度調降重貼現率,累計降幅達2.375%,並維持銀行體系超額準備在1,600億左右的偏高水準,堪稱「台版的量化寬鬆」;全球金融危機後,因情勢迅速回穩,央行彈性調整貨幣政策。

近年來,央行在維持物價穩定的前提,且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potential output)的情況下,已提供有助於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的寬鬆貨幣情勢。

台灣無須仿日本作法的理由:
  • 台灣未曾出現有如日本的通縮問題,且無信用緊縮問題,資金充裕。
  • 台灣的名目利率較日本為高,未如日本已降至接近零利率底限的困境;至於台灣的實質利率則與日本相當。
  • 台灣M2成長足以支應經濟活動所需,銀行體系準備部位亦普呈寬鬆。
  • 大國實施QE才有帶動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果,台灣經濟規模小且新台幣非國際貨幣,QE難以顯著影響新台幣匯價。
  • 近期日圓貶值係修正過去因身為避險貨幣導致的匯價高估現象,以及反映日本商品貿易逆差擴大,日圓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目前仍高於金融海嘯前之低點;相較之下,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仍低於韓元與人民幣,出口價格仍具競爭力。

QE要大國去做才會有效果:
  • 日本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台灣則僅為第27大,且日圓為國際交易的主要貨幣之一,日本採行大規模QE可帶動日圓貶值。台灣則不具備此等條件。
  • 即使像日本採QE,促使日圓貶值,也可能被美國QE的外溢效應,抵銷部分效果。
  • Citi新近的研究顯示,美國的貨幣政策除影響自身的長期利率外,透過外溢效應會影響其他先進國家的長期利率;至於其他先進國家則無法影響美國。
  • 根據IMF的實證研究10,過去10年,亞洲新興國家長期公債殖利率的變動,大部分係由國際因素(亦即美國長期利率)解釋;以台灣為例,長期公債殖利率有接近6成左右係受美國長期利率的影響。
  • 像台灣這樣的小漁船,即使用最大動力去開(同樣採取QE),但對航空母艦(如美、日等大國)仍不會有影響。

六、量化寬鬆政策的省思
  1. 先進國家QE政策雖成功避免1930年代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再現;全球仍出現自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
  2. 美國QE政策壓低美元匯價及美國中長期利率,使持有美國資產的其他國家蒙受嚴重財富損失。
  3. 全球金融危機帶來鉅額的經濟損失及其他成本,據估計,美國的損失約當年度GDP的40%~90%,總金額約6兆~14兆美元,其他國家合計損失約與美國相當;遑論還有龐大的社會財富損失、社會心理層面的創傷、大規模失業所引發的技能浪費,以及政府干預危機的成本。
  4. 為避免再出現類似危機,須強化金融監理。
    • 美國總統歐巴馬將金融危機的發生,歸因於監理不當、人性貪婪與產品複雜。
    • 為促進金融穩定,唯有加強金融監理。
PS. 資料來源:台灣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