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假定——正如同很多人相信的——我們能夠可靠預則股票價格走勢,不需參考股票的根本價值,那麼證券分析的處理範圍似乎只應該侷限在固定價值投資。關於如何挑選普通股,操作者顯然應該學習的技巧是如何判斷買賣時機,或如何篩選漲幅最大或漲勢最快的股票,沒有必要再苦心積慮研究股票的內含價值。
行情分析
行情分析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證券分析非常重視如何防範意外狀況,這種防範功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強調安全餘裕(換言之,對於我們所講買的東西,支付價格必須遠低於內含價值)。萬一該證券的未來發展不如當初的預期,結果還是勉強可以接受。行情分析就不能提供這類的安全餘裕;你只能「對」或「錯」;如果錯了,結果就是虧損。
行情分析的首要法則就是「迅速認賠,確保獲利」(當價格開始下跌,立即賣出),這會造成頻繁的交易。這也意味著買賣成本將成為最終結果的明顯不利因素。建立在證分析基礎上的操作,通常都屬於投資類型,不會涉及頻繁的交易。
行情分析的第三個缺失,是它基本上屬於一場「看誰聰明」的競技。短線交易賺取的獲利,大多來自於動機相同之交易者的口袋。交易者勢必挑選交投熱絡的對象,這些證券的價格變動幾乎完全是由其他交易者的類似進出活動所造成。如果你期待行情分析能夠成功的話,就必須仰賴你的才智或運氣勝過競爭者。
反之,證券分析不存在類似的競爭性質,某人的成功不需要他人的失敗為代價。正常的況下,某位證券分析師建議買進的對象,通常不會是另一位證券分析師苦心研究之後建議賣出的對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證券分析師考慮的問題的證券數量遠超過行情分析師。在眾多證券當中,他挑選最特殊的對象,或因為疏忽,或因為某些暫時利空因素造成的過度反應,證券價格遠低於內含價值。
行情分析看起來較證券分析簡單,而且很快就能見效。正因為如此,更容易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請注意,不論是華爾街或其他場合,絕對沒有輕鬆愉快的致富捷徑。
結語
我常跟讀者說我是基本分析派,並非只因為關鍵點發出突破買進訊號就買(技術分析),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假若你的技術分析系統準確率高達90%,而你追蹤的股票有1000支發出了買進訊號,所以從機率看來會有100支股票是(騙線),但你不是法人沒那麼多資金,所以很可能剛好就買到那100支當中的假突破。
若你配合基本分析,很可能就會避開大部份的那100支技術分析騙線的個股。而基本面強勁的股票往往股價突破後,能維持較久的趨勢,你也較不容易被短暫的價格開始下跌,就立即賣出,而被洗出場。
所以重點不是技術分析發出的買進訊號,而是發出了買進訊號後,哪支個股能維持較久的向上趨勢?所以每當我的關鍵點記錄發出買進訊號時,我都會和成長力資料、價值線資料一起搭配著看,再決定是否要買進。
- 所需要預測的資料完全來自於股票市場過去的行為。
- 考慮所有經濟因素。例如:一般與特定的景氣條件、資金利率、政局發展……等。
第一類行情分析意涵
第一種方法的根本理論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市場就是其本身的最佳指標」。研究市場行為通常是採用價格走勢圖的方式,包括個別股票或股價指數。我們知道,雖然這類「技術分析」已有愈來愈多的追隨者,我們多少還是需要謹慎探討其主張,我們故意忽略圖形判讀的主要論點,我們只希望考慮一點:「研究過去的價格紀錄,有助於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這個籠統觀念的意涵。
我們相信,這些考量可以歸納出下列結論:
- 圖形判讀不可能成一門科學:假設這是一門科學,那它所歸納的結論必定可靠。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正確預測明天或下星期的價格變動,每個人都可以始終在正確的時機與價位買賣股票,所以每個都一定賺錢。這是顯然不可能的結果。這類預測方法的「可靠性」本身就會讓預測結果變得「不可靠」。因此,圖形判讀者必須瞭解一點,唯有少數人知道相關的判讀方法,這套方法才能夠持續成功。
- 基於前述原因,所以沒有一套眾所週知的圖形判讀方法可以長期維持成功。否則的話,大家都會採用這套方法,結果也會讓這套方法變成無效。
- 市場(或個股)價格紀錄會反映參與者的行動與態度。因此,只要研究這些價格紀錄,就可以判斷行情的後續發展。即使前提成立,也未必可以得到前述的結論。如同「跑馬」玩家對於每隻馬的「歷史績效」大多能夠朗朗上口。雖然圖形對於每隻參賽馬匹提供很多資料,但問題是這些資訊的可靠程度不足讓你在賽馬活動內取得足夠穩定的獲利。
證券分析的領域內也有一個類似狀況。公司過去的盈餘可以做為將來盈餘的有用參考指標——只是「有用」而已,絕對不是萬無一失。因此,所處理的資料不能針對未來歸納出明確的結論,這是證券分析與行情分析的相似之處。可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兩者之間的差異,證券分析能夠拿「安全餘裕」來保護自己,但行情分析則否認這點。
根據我們的看法,圖形判讀之所以具有說服力,主要是因為它堅持一項賭博取勝的最高原理:迅速認賠,獲利則趁勝追擊。這個原則通常可以防止突如其來的巨額虧損,偶爾卻可以實現重大獲利。所以,圖形判讀方法的運用結果,通常都勝過聽從「小道消息」。短線交易者察覺這方面的優勢,相信可以進一步發展圖形判讀技巧之後,必定可以提升這套方法的可靠性,確保自己能夠繼續獲利。
理論上與實務上的弱點
理論上與實務上的弱點
可是,這項結論之中潛藏著雙重謬誤。很多賭徒在輪盤桌上也採用相同的策略系統,每筆下注金額都不大,避免發生單筆重大損失,使他們有機會偶爾能夠贏大錢。可是,這些賭徒最後還是發現聚少成多的道理,些許小額損失的總額還是超過幾筆大額獲利。(原則上必定如此,因為長期運作就沒有任何僥倖成份可言,長期結果絕對由數學或然率主宰。)
股票交易者面臨的情況也是如此,灌鉛的市場骰子似乎都由他人操控,自己的勝算竟然如此偏低。關於第二方面的困難,圖形判讀方法一旦普及化之後,認賠出場的交易頻率逐漸增加,對應的獲利金額也趨於減少。為什麼?愈來愈多的人採用相同的系統,大家都在相同的時間得到相同的訊號,爭先恐後的買進推高進場成本,同時競相賣出又造成虧損提高或獲利減少。(舉例來說,「停損單」曾經是很有用的技術工具,就是因為前述緣故而很難再發揮保護功能。)
我們相信,比較聰明的圖形研究者很快就會發現這些理論上的缺失,然後把行情預測視為一種需要才華、判斷、直覺與其他個人條件的藝術。他們承認,只要被動遵循就能夠自然獲致成功的任何明確法則——絕對不存在。
第二類行情分析意涵
股票交易者面臨的情況也是如此,灌鉛的市場骰子似乎都由他人操控,自己的勝算竟然如此偏低。關於第二方面的困難,圖形判讀方法一旦普及化之後,認賠出場的交易頻率逐漸增加,對應的獲利金額也趨於減少。為什麼?愈來愈多的人採用相同的系統,大家都在相同的時間得到相同的訊號,爭先恐後的買進推高進場成本,同時競相賣出又造成虧損提高或獲利減少。(舉例來說,「停損單」曾經是很有用的技術工具,就是因為前述緣故而很難再發揮保護功能。)
我們相信,比較聰明的圖形研究者很快就會發現這些理論上的缺失,然後把行情預測視為一種需要才華、判斷、直覺與其他個人條件的藝術。他們承認,只要被動遵循就能夠自然獲致成功的任何明確法則——絕對不存在。
第二類行情分析意涵
它採用市場以外的某些因素建立價格行為的模型。就整體大盤走勢的預測而言,通常是把各種經濟因素——例如:利率、火車載運量、鋼鐵產量……等——表示為指標,然後觀察這些指標的近期變動情況,藉以預測行情走勢。
其原理如下:
行情分析是一門藝術,成功的運作需要具備一些個人的特殊才能。當然,證券分析也是一門藝術;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分析師如果缺乏能力,恐怕也很難成功。可是,相對於行情分析,我們認為證券分析享有一些優勢,使得受過訓練的專業人才比較可能在這個領域內獲致成功。其原理如下:
- 在先驗推理的基礎上,它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
- 其說服力來自過去很多年以來都「確實有效」。
這類系統的最大問題都發生在「時間」因素上。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大膽預測,高利率必然會引發股票行情暴跌。問題是:「多久之後?」這個問題沒有辦法透過科學方式來回答。因此,很多預測機構都假藉科學的名義,把過去數度發生的一些巧合或存在時間落差的事件(或透過嘗試錯誤的方式苦心經營),歸納為一套看起來理所當然的理論,認為這些事件將來還會重複發生。
它們不是真正的科學,更重要者,經濟領域內直正符合科學的預測(換言之,真正可靠的預測)在邏輯上根本不可能存在。
相較於證券分析,行情分析處於劣勢
證券分析非常重視如何防範意外狀況,這種防範功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強調安全餘裕(換言之,對於我們所講買的東西,支付價格必須遠低於內含價值)。萬一該證券的未來發展不如當初的預期,結果還是勉強可以接受。行情分析就不能提供這類的安全餘裕;你只能「對」或「錯」;如果錯了,結果就是虧損。
行情分析的首要法則就是「迅速認賠,確保獲利」(當價格開始下跌,立即賣出),這會造成頻繁的交易。這也意味著買賣成本將成為最終結果的明顯不利因素。建立在證分析基礎上的操作,通常都屬於投資類型,不會涉及頻繁的交易。
行情分析的第三個缺失,是它基本上屬於一場「看誰聰明」的競技。短線交易賺取的獲利,大多來自於動機相同之交易者的口袋。交易者勢必挑選交投熱絡的對象,這些證券的價格變動幾乎完全是由其他交易者的類似進出活動所造成。如果你期待行情分析能夠成功的話,就必須仰賴你的才智或運氣勝過競爭者。
反之,證券分析不存在類似的競爭性質,某人的成功不需要他人的失敗為代價。正常的況下,某位證券分析師建議買進的對象,通常不會是另一位證券分析師苦心研究之後建議賣出的對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證券分析師考慮的問題的證券數量遠超過行情分析師。在眾多證券當中,他挑選最特殊的對象,或因為疏忽,或因為某些暫時利空因素造成的過度反應,證券價格遠低於內含價值。
行情分析看起來較證券分析簡單,而且很快就能見效。正因為如此,更容易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請注意,不論是華爾街或其他場合,絕對沒有輕鬆愉快的致富捷徑。
結語
我常跟讀者說我是基本分析派,並非只因為關鍵點發出突破買進訊號就買(技術分析),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假若你的技術分析系統準確率高達90%,而你追蹤的股票有1000支發出了買進訊號,所以從機率看來會有100支股票是(騙線),但你不是法人沒那麼多資金,所以很可能剛好就買到那100支當中的假突破。
若你配合基本分析,很可能就會避開大部份的那100支技術分析騙線的個股。而基本面強勁的股票往往股價突破後,能維持較久的趨勢,你也較不容易被短暫的價格開始下跌,就立即賣出,而被洗出場。
所以重點不是技術分析發出的買進訊號,而是發出了買進訊號後,哪支個股能維持較久的向上趨勢?所以每當我的關鍵點記錄發出買進訊號時,我都會和成長力資料、價值線資料一起搭配著看,再決定是否要買進。
※更多的技術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