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投資五不原則與葛林布雷指標(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

作者葛林布雷是戈坦資本投資創辦人,該公司成立後的二十年間,他每一年均為客戶創造40%的投資報酬率。他只專注於一家公司的殖利率與資金報酬率這兩個因素,不斷在市場中尋找「相對便宜」的優質股票。本篇只介紹「投資五不原則與葛林布雷指標」。

投資五不原則
一個鄉下人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就永遠都不去那裡就好。」這鄉下人說的話雖然聽起來很荒唐,卻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逆向思考。——查理.蒙格

如果你們把問題反過來思考,通常就能夠想得更加清楚。投資也是一樣,我也列出投資人有五件事情最好不要做:
  1. 不知道價值,不買:如果我們沒估算投資標的的價值就決定買進,那麼獲利的機會會微乎其微。記住,成功投資的秘訣就是先找出某個事物的價值,然後付出遠少於該價值的成本加以取得。
  2. 不能比較的商品,不買:在投資市場中你有好幾千家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不了解的東西,別碰。最佳的行動方案是,找出你最了解的那幾家公司,你了解它們的業務、產業與未來獲利遠景。然後再針對你有能力評估的這幾家企業做出最好的預測與比較。
  3. 別跟著機構和法人進出:別盲目流行跟風熱門股,你應該固定投資幾家你知之甚詳的企業,而非跟著機構和法人打轉。如同凱因斯說的:「隨著時間流逝,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之道,是將相當大的一筆錢放在個人認為有所了解、且對其管理有信心的企業上。」
  4. 太複雜的商品,不買:共同基金和金融商品,不但種類繁多且複雜,大部分基金的操作績效都不會勝過大盤,因為必須扣除管理費。而且拉長時間來看,主動型基金的獲利績效,甚至輸給被動型指數基金。
  5. 情緒來時,不要處理:市場是很情緒化的,通常會過度樂觀與過度悲觀。絕大部分投資者不明白——幾乎所有基金都跟市場一樣情緒化。因此股價往往會在短期內劇烈震盪,惟有專注「價值」的投資人才能遠離這種情緒變動。

葛林布雷指標:殖利率與資本報酬率
所謂殖利率的觀念,我們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果你買下整個康堤糖果店經營權的價格是十萬美元,而投資康堤糖果店的第一年可以賺到一萬美元。因此,付十萬美元取得一家每年可以賺一萬美元獲利的糖果店,可以為我們帶來10%的殖利率(10,000÷100,000=10%)。而股票的殖利率就是現金股利除以每股現價。

因為市場先生常常會反應過度,那些市場預期獲利較低的企業,往往會遭到低價拋售;而市場預期較高(股價相同但獲利較高)的企業股則會被推升得太高,導致殖利率下降。因此當我們買入高殖利率的企業時,可能就意味著我們買入許多市場預期相當低的企業。

我們希望的是,由於市場先生的情緒作用,其中有些公司的股票可能因拋售而使得股價太過偏低,我們正好進場撿便宜。但是一家去年殖利率為15%的公司,下一年度可能因為獲利下滑而降低殖利率;同樣的,一家去年殖利率為5%的公司,下一年度有可能因為獲利增加而提高殖利率。所以投資前最好參考一下其它因素,如:營業額、帳面價值、或過去幾年的獲利平均值等,藉以檢視股價的「便宜」程度。

簡單地說,不是只挑便宜,以巴菲特的觀念就是:以划算的價格買入一家公司固然很好,但若划算的價格買入一家「好」公司就更好了。

有許多方法可以界定怎樣算是一家好公司,這裡我們是利用的是資本報酬率,所謂資本報酬率就是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績效。能善用部分或所有獲利進行投資、並獲致高報酬率與擴展業務的企業,當然比那些只有極低的投資報酬率的企業更具吸引力。

基本上,一個企業的運作必具備兩個要件:營運資金與固定資產。例如:投入總值五萬美元的營運資金與固定資產開一家新店,而這間新的店每年能獲利兩萬美元,其資金報酬率相當於40%(20,000÷50,000=40%)。另一方面,若同樣必須投入五萬美元的開辦成本,但每年的獲利卻只有五千美元,資金報酬率為10%。兩者相較,我們當然會選擇40%。

當然,由於我們談的是未來,因此,我們並不真的確知一家公司投資一間新店或一個新工廠有多少報酬率。不過我們可以檢視該企業過去的投資報酬率狀況。藉由比較該企業去年的營運資金與固定資產金額,以及獲利狀況(這些資訊可以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找到),通常就能大致了解該公司未來的資金報酬率會是如何。

而我的投資組合就是採用根據企業有「多會運用資金」和股價有多「便宜」來決定權重的,也就是找出高殖利率且能善用資金賺取更高報酬率的公司。我相信這個方法對一般散戶也是非常適合的。

結語
可惜的是,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提及他如何利用企業財報,算出資本報酬率的說明。我在另一本書中查到稅後資本報酬率的公式為(營業利潤×(1-稅率))÷(負債+股東權益-現金),公開資訊觀測站查不到資本報酬率的數據,只有資產報酬率,但兩者的定義並不相同。有關殖利率的應用,讀者可參考另一篇文章的說明:現金殖利率法(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