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15-07-08
中國股市跌了3成,是不是很便宜了?用本益比去分析,答案就是即使重挫,中國股市仍然「貴參參」。
股價是否合理?有很多指標可以做為分析工具,但最荒謬的是所謂的「巴菲特指標」:即以股市的總市值除以GNP(或是GDP),如果合理的數字是1,低於1就是物美價廉,大於1就太貴了。
依照巴菲特指標,中國股市下殺2成時是0.79,現在恐怕只剩0.7吧,簡直俗擱大碗,應是危機入市的大好機會。可笑的是,即使狂跌3成,中國股市本益比超過百倍的妖股仍比比皆是,根本沒有便宜貨可撿,有的只是高空掉下來的刀子。
根據這個指標,跌到地下十八層的俄羅斯股市是0.22,巴西股市是0.32,而創下歷史新高、最近稍微回檔的德國股市也才0.5,都是好的投資標的。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何巴菲特指標會失靈?原因很簡單,企業上市並沒有一定的家數限制,新興市場往往只有少數企業上市,如果市值要等比反映GDP,每一家上市公司豈不是要漲到本益比百千倍?
台股上萬點時,上市公司只有200多家,因為太多資金追逐太少的籌碼,三商銀股價都衝上千元,投資人如果用巴菲特指標認為台股太便宜,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了再說,那無異自找死路。
PS. 我投資台股,並不會參考巴菲特指標,原因是各國的股市環境和採用的制度和美國並不相同。在《散戶投資正典》書裡有是到,每個國家的市值對GDP比率都有很大的差異。跨國企業也許把總部設在某一國家,但業務遍及全球。隨著國際貿易不斷擴大,公司市值和該公司總部所在國GDP的關係脫鉤,也不令人意外,像香港上市的股票市值占該地GDP的600%以上,而德國的比率只有53%(2007年2月7日之數據)。各國數值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各國在企業負債、上市公司的比例以及企業國際化的程度有極大的差異所致。
經濟日報 2015-07-08 00:46:10 記者林宸誼、張瀞文/綜合報導
大陸官方護盤節奏混亂,在股災持續蔓延下,愈來愈多A股上市公司加入「停牌自救」行列。截至昨(7)日22時,滬深兩市又有近500家公司發布停牌公告,兩市停牌公司總數已近1,200家,超過上市公司總數的四成,大陸股市已陷入空前危機。
這是那招(學鴕鳥嗎?),「大家都停牌了,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相關文章:巴菲特指標:巴菲特指標:股市體重計(股神巴菲特的神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