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每股自由現金

每股自由現金又稱為真實股利發放能力。該數值主要是用來比對一間公司的股利發放政策是否合於情理,是否有超發討好股東的現象。

每股自由現金(Free Cash Flow Per Share)=自由現金流量/在外發行的股本

什麼叫做合於情理?這就要從正常人用錢的思考方式來衡量。企業跟人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只要想想自己是怎麼看待一個人用錢模式的合理性套用在企業上就對了。想想看,現金流量表是在表達公司實際上是如何運用資金,再回頭想一下現金股息的發放情境,應該是指企業有餘力的情況下與股東分享經營成果。也就是說在扣除必要性支出後,再考慮要發放多少利潤。

例如,假設有位孝順的孩子,該名孩子每個月的薪資實際收入為30,000元,生活所需的支出為25,000元,每月的剩餘資金為5,000元。請問該名孝子每個月最大可匯給父母的資金為多少?這個問題很簡單,最大不超過5,000元。若超過5,000元表示需動用存款或支借的方式。

同樣的思考方式,放在企業上也是一樣道理。若企業考量實際的支出狀況,將現金股利發放的額度控制在可支配的區間(自由現金)內,則屬於理性行為。若企業發放的額度經常遠超過可支配區間(自由現金),不足的地方再跑去跟銀行借貸或現金增資稱為不理性行為,亦是一種過度討好股東的現象。

較合理的做法是:企業本身的財務估算準確的情況下,應在股東會前估算出可能的現金流量狀況,進而提出合理的股利發放率(考慮現金股利發放後,當年度的自由現金流量應仍為正值),故企業的經營在做出現金股利的發放決策時,需考慮資金的運用效率。

若企業體本身仍需要資金進行擴張,那發放現金股利便不是好的決定(此時應轉為發放股票股利)。反之,企業經營已達穩定,無須大舉資本支出時,則盈餘應盡可能地轉為現金股利的形式,發還給股東共享經營成果。

在每股自由現金與自由現金的合併思考上,有兩個判斷的方式:
  1. 隨著企業的經營步上軌道(經營規模擴大、資本支出下降),其自由現金流量應隨著企業體質改善而逐步提升。
  2. 每股現金股利應以企業實際的經營需求來考慮發放水準,若超放造成跟銀行借錢的負擔上升,額外的支付利息會降低盈餘水準。

在企業永續經營的過程中,持續性的維持高自由現金流量是必要性。倘若能逐年上升更是體質堅實的保證。


以中華電(2412)為例:



中華電的每股自由現金流量高達5元以上,這顯示雖然中華電信每年投入約300億元左右的資金進行網路建設工作,但本身經營所生的現金流量仍足以支應投資所需,可以想見的該公司舉債的需求必然不高,在此情況下公司多餘的資金變可全數發放給股東,所以中華電至少可以發放5元的現金股利。也顯示該在股利政策與財務預測上有著良好控制。難怪中華電在股市中是耳熟能詳的定存股類群。

所以投資人若要挑選「定存股」,一定要挑選那些公司在長期維持正向的自由現金流量(入能敷出)的特徵,也因為擁有持續性的正自由現金流量公司才能提供有力的保證來確保與股東分享經營成果。

結語
有關「自由現金流量」的說明,請參考:存股者的喪鐘:論自由現金流量

※參考資料:股市大贏家!明牌藏在財報裡
※更多的基本分析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