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阻止人買房子,只是勸人買房子前,先認清楚自己的需求。」——張金鶚
房地產到底是和股票期貨一樣屬於投資賺錢的工具,還是一般日常消費使用的產品一樣屬於居住生活的場所,常常令人搞不清楚。根據國內外產官學界各種長期調查,房地產有七至八成以上是以居住使用為主要目的,只有二至三成以下是以投資賺錢為主。
面對房地產的各種資訊與選擇時,卻又常常只擔心房地產價格的漲跌賺賠,而忽略了房地產居住使用的本質。當房地產的投資與消費發生衝突時,身為房地產的消費者,你會如何選擇呢?
我們應知道房市與股市不僅兩者產品本質並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房地產不易收藏儲存,且需要經營管理及居住使用,所以投資者不容易擁有成百上千的房子;相反的,投資者不但極容易擁有成千上萬的股票,且可以輕易大量的買賣交易,換言之,投資房市與股市絕不是相同的知識理念,不可混為一談。如果將股市觀念與說法運用到房市,極可能一敗塗地。
以投資論投資,房地產雖是所謂的「實質財」「硬資產」,看得到、摸得著、可以入住,卻稱不上理想的投資工具;若是短期投資,買進賣出的相關費用很高(所謂交易成本),除非恰好買在低點、賣在高點,否則賠錢或套牢的機會頗大。
若是長期投資,投資報酬率並不突出,遠低於績優股。若看房租收入,報酬率偏低,美國房價是租金乘數的六到七倍,也就是六到七年的租金等於房價,但是台灣的租金乘數是20倍以上,在都會地區更可能超過四十倍。換句話說,台灣房租相對便宜,處於房東補貼房客的狀況,租屋也可以是購屋之外的好選擇。
區位、區位、區位
業者會說,買房子最重要的是「區位、區位、區位」,他說,「這是業者在削弱消費者的思考能力。消費者要能分辨,這是建商的好區位,還是你的好區位?」許多人會誤將「投資區位」當成「消費區位」,雖然是要自住,卻買了「好區位的爛房子」,而放棄「爛區位的好房子」。
為了讓購屋者不致混淆,我將區位分為兩種:
- 「投資區位」:即適合投資的區位,例如明星學校、公園、捷運、交通幹線旁。
- 「消費區位」:即適合居家生活的區位,通常是明星學校、公園、捷運、交通幹線附近的「第一巷」,一直到走路十分鐘可抵達這些熱門標的的範圍內。
「投資區位」雖然炙手可熱,但房價昂貴、環境嘈雜,居住品質並不佳,並非購屋首選。以學校為例,大多數購屋者先入為主的看法是,學校周遭的環境十分清幽、寧靜;但可能未曾考慮到,如果生活作息與學生不一樣,光是上下課的鐘聲,與學生上學、放學的交談嘻笑聲,就會讓人受不了!
公園也是如此,從清晨五、六點起,就有各種團體進行不同的活動,有些人打太極拳、有些人跳韻律舞,更有些人將音響放得震天價響,就算周遭住戶抗議,恐怕也不得安寧;捷運、交通幹線附近的房子也不例外,時常晚上十一、十二點馬路上依然車水馬龍,住戶根本難以入睡。
「第一巷」即指捷運站、公園、學校、交通幹線旁往內走的第一條巷子,廣義地說,從這些地點向外輻射、步行十分鐘內可及,且不緊臨大馬路之處。我一向主張,從捷運站步行十分鐘可及的房子,不但每坪可比捷運站一百公尺內的房子便宜五到十萬元左右,而且生活品質又比較好,可說是較佳的居住地點。
例如緊鄰永安市場站的房子,比景安站「第一巷」範圍內的房子,每坪房價貴上約十萬元,同樣是三十坪的房子,前者較後者足足貴上三百萬,相當於一些上班族十年的儲蓄總和,差距頗為可觀,但後者卻比前者更適合居住。
如何買到價格合理的房子?
「房價/租金比」在台北都會區,一間房子合理的年租金,應等於或低於房價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合理房價應等於該房子年租金的三十倍(年租金報酬率3.3%),最高也不應該超過四十倍(年租金報酬率2.5%)。所以購屋者找到合適的房子時,可多向附近的房仲業者查詢,同等條件房子如果出租,平均年租金約多少,再反推算其合理房價的範圍。「房價/所得比」房價縱然合理,甚至偏低,也不一定是購屋者所能負擔。我更要特別提醒,此處的所得,指的是購屋者的年所得,而非國人的平均年所得。對一般購屋者而言,三到五倍尚稱合理,七倍已是偏高的上限,每月房貸不要超過購屋者的月收入三分之一,最多也不要超過一半。
若以收入和房價的比例來看,美國房價是家戶一年總收入的三到五倍,「台灣今年創新高是11倍!」他說,而且美國是將所有人一起計算進去,不分收入收高低,但台灣的11倍是只計算實際買房子的人,「如果在同一個計算基礎下,那台灣的房價絕對是太高!」
不一定非購屋不可
不管選擇租屋或選擇購屋,目的都是在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質;購屋者不必輕視租屋族,因為,與其當愁眉苦臉的購屋族,還不如當快快樂樂的租屋族,有時,有先成為懂得租好屋的租屋族,才能成為懂得買好屋的購屋族。
※相關文章:你的房子是一項資產還是負債?(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1)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