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披著羊皮的狼:交易所買賣ETF(一本書學識投資)

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親授投資之道! 股神巴菲特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推薦此書為人生必讀的兩本書之一!本篇只介紹「披著羊皮的狼:交易所買賣ETF」。

ETF設計成方便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並佯裝成傳統的指數基金,就像披著羊皮的狼。——約翰.柏格

如果長線投資是31年前傳統指數基金設計的原來模式,那用指數基金作為買賣工具,就只能被形容為短線的投機了。指數化原本模式的最精髓地方,是確保或是擔保投資者,會分得他們投資股市的應得合理回報。但長線投資ETF的投資者卻很少,如廣告上所說的:「現在你全日都可以隨時買賣標普500指數。」

經典指數基金與由ETF所代表的指數基金新寵,兩者區別很明顯(如下圖)。交易所買賣基金改轅易轍,我也不感奇怪,好像一首老歌的詞:「媽,他們對我的歌動了甚麼手腳?」


首個交易所買賣基金是在1992年,由森.莫斯特創立,稱為標準普爾預託證券,這是個很好的主意,投資在標普500指數,低成本及高稅效,並且長期持有,被寄予厚望對傳統的標普500指數基金造成衝擊。不過絕大多數標準普爾預託證券的投資者卻不是長線的。

由那支基金開始,ETFs 已經增至龐大的4,100億美元規模,即是10,000億指數基金資產的41%份額;由2000年開始時只有9%,和十年前的僅3%增加上來。

ETFs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們的驚人增長,當然可反映出華爾街金融企業家的精力、貨幣基金經理在集合資產時的注意力、券商的行銷能力,以及投資者的意願——不,應該說是渴望——傾向複雜多於簡單,繼續自信可以扭轉命運,打敗市場。

ETFs的增長已達到狂奔亂跳的地步,不止數目種類也一樣,而可供選擇的投資範圍也引人注目,例如:有12支全市場指數基金(美國及國際)、68支專注在投資風格的、173支基於股市行業,及58支在特定國家的資產;同時也有一小部分債券ETFs和零散的高槓桿ETFs(市場波幅增加一倍),追蹤商品價格及貨幣,及運用其他高風險策略。

原來傳統的指數基金強調的是買入它們並且長期持有,而長線投資者用ETFs的少之又少,ETFs其實是為即日客而推出的。使得典型ETF投資者對於投資回報與股市回報之間有何關係,仍一頭霧水。

我忍不住要將ETF這一個聰明設計的金融工具,比喻為馳名的Purdey短槍,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帶它到非洲捕獵大頭動物固然好,但用它來自殺也極佳。主要行業ETFs的股份一般周轉率也達每年200%(持股期平均六個月),和傳統指數基金背離。投資者在行業變火熱時才押注,並在行業冷時就博輸,似乎無法避免適得其反的時機(情緒),以財務來說即使不算帶自殺性,但也至少會令財富耗盡。

這些推銷員及券商看來都認定,「基本指數化」方法是個長遠策略,但由於揀選了ETF模式,他們強烈暗示已將證券經紀引入銷售渠道,積極地買賣基金會帶來更大的短期利潤。我對此很懷疑。

ETFs明顯是讓券商、股票經紀和基金經理的夢想成真。但這些指數基金新寵是否能令投資者的夢想成真,這個要求是否會太過分?投資者是否真的會因為可以「全日及實時」地買賣ETFs而得益呢?經常以極高頻率買入及賣出是否真的比買入並持有好呢?如果經典指數基金的目的,是藉著長線投資的智慧獲利,那麼購買指數基金新寵的投資者又豈不是過於投入,參與短線投機的蠢事?常識不能為你解答這些問題嗎?

作為全球首個指數基金的創造者,我只能說:「他們綁起膠帶並將之上下倒轉,媽,他們就是這樣對待我的歌。」如果人們都專注只對狹義的ETFs押注,那結局將會是不幸的,這些風險跟集中在個別股票上差不多。你在冒非一般的風險,好事有時可能會過了頭。

結語
有許多自稱ETF素人高手(還上電視現身說法),他們究意是高手?還只是個賭徒呢?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