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支成長股的背後都有題材與故事,透過本書告訴你掌握這些關鍵資訊的具體方法,並分享實戰經驗,幫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與標的,讓獲利翻倍再翻倍!本篇只介紹「想像那家企業數年後的發展變化,就能找出成長股」。
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看出哪些股票是成長股。但我就像我一直拚命說明的,除了重視企業的變化之外,別無他法。至於哪些企業變化會影響到股價?原因有很多,但最容易了解的,應該還是決算財報的業績數值。
原本營收一直穩定成長10%的企業,今年突然成長20%,這就是所謂的變化。【請參考:投資航道的首航—營收年增率】
不過,變化更重要的是它的內涵。如果只是匯率走貶造成的業績成長,就不一定是這家企業特有的變化,其他企業應該也會有相同的成長。這種成長某種程度上很容易預測,所以投資人不會太過訝異。
但若是新商品大賣帶來的業績成長,那就是很重大的變化。雖然目前的營收成長10%,如果這項商品的市佔率不斷擴大,就可能業企業業績造成巨幅影響。
當我們注意到變化的端倪時,一定要好好運用想像力。想像從一、兩年後未來,回顧現在的狀況會是什麼樣子。我心目中的想像力,和預想、預測未來不太一樣。對我來說,發揮想像力是從某個現象廣泛探討所有的可能性。
比方說,如果有人在賈伯斯做電腦時,就說他未來會開發出iPhone這項改變世界的產品,這比較偏向占卜或預言。如果有人從iPhone剛發表時,就預測到蘋果現在的狀況,這便屬於預想或預測的範圍。此時,要將蘋果的股票作為投資主題而買進,也是可行的。
相對地,如果實際去看iPhone發售後的業績,並思考它的氣勢會延續到哪裡,這種思考能力 才是我定義的想像力。
成長突飛猛進的企業、爆炸性熱銷的商品、突然爆紅的搞笑藝人等等,這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們培養想像力的食糧。關鍵在於態度:會好好捕捉它們,還是只視作單純現象,讓它們從眼前白白溜走?
對我來說,投資是一種填補現在和未來價值間差距的行為。它除了讓我運用察覺變化的能力,也使我擁有思考未來的發想力和想像力。
對於稀鬆平常的小事,只要抱持疑問,就能成為投資力的來源。
因此,就我而言,比起單純的數字分析,我要做的是,從數字背後的故事找出投資的附加價值。誠如先前所說,不斷地閱讀企業財報,注意其中的業績變化,並對這種變化為何發生抱持疑問,然後思考出一個答案。
為了找出這種機會,投資人平時必須廣泛蒐集各領域的資訊。因此,我非常重視閱讀報紙這件事。從消息的即時性來看,報章雜誌等平面媒體似乎顯得一無是處。就這點而言,報紙只需要每天閱讀一次,而且能夠一次接收所有報紙編輯認為應該報導的重要資訊。這種「接收」的感覺非常重要,因為當人們主動想要獲得某些資訊時,都會參雜個人的喜好,很容易限縮獲取資訊的範圍。
因為越廣泛涉獵越好,投資人很適合從報紙這種被動給予全面資訊的媒體取得資訊。
結語
今年5月份時,那時天氣已很熱,溫度動不動就來到30度,我家隔壁鄰居,因為冷氣壞了,所以找了水電工來修理冷氣。我那時在旁邊隨口問了一句,生意如何,水電工說才5月,就賣了不少冷氣。
這時,我想起我的成長力資料有一檔做冷氣壓縮機的瑞智,當時第1季財報如下:
第1季財報不差,EPS 0.65 比去年同期成長,於是我在24.3買進了瑞智。接下來如我所料,進入了夏天,冷氣機果然大賣,如下圖,成長力資料所示,6、7、8月營收年增率呈現二位數成長。
然後,我的關鍵點記錄在2016年8月第1週,正式突破下降趨勢頂部關鍵點(26.8)的5%,趨勢反轉向上,發出了買進訊號。
關鍵點記錄會發出突破買進訊號,是預告瑞智第2季財報會不錯(聰明資金早知道),果然當瑞智第2季財報公布後,成績非常好,如下圖成長力資料所顯示的,光第2季EPS 1.75,已逼近去年全年EPS 1.86。
瑞智目前股價37 (2016-09-22)(我還持有中),已逼近我預估合成長價41.58【請參考:成長分析—瑞智4532(105年度)第二季】。但瑞智之後的股價會不會來到41.58,我則不清楚,也無法保證。
如同此書作者所說的:「投資是一種填補現在和未來價值間差距的行為。它除了讓我運用察覺變化的能力,也使我擁有思考未來的發想力和想像力。」而我當時的想像力,也確實美夢成真了。
許多投資人或許也有想像力,但光有想像力是不夠的,因為它必須還要有事實的佐證,也就是財報資料。每當我看報紙上的個股利多消息時,我總是會去查我手邊成長力資料的數據,若報紙放利多,但成長力資料的營收年增率呈現衰退,那我就不予理會,因為有時利多消息只是「倒貨文」,若利多消息與財報的資訊相符,這時就可發揮一下想像能力。
如同彼得.林區表示,他從來沒有說過以下這句話:「如果你進去一間百貨公司看到一間星巴克,你點了一杯咖啡來喝之後認為這是一杯好咖啡,那你就應該打給你的營業員買進星巴克的股票。」彼得.林區表示,如何挑選一檔好的股票,這即使對專業的分析師來說也沒有這麼簡單。「但如果你連資產負債表都看不懂,那你或許不該進入股市。」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