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事出必有因嗎?(快思慢想)

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灌注五十餘年研究功力,推出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第一本全面深度剖析大腦思考運作的「思考聖經」。《快思慢想》是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媲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本篇只介紹「事出必有因嗎?」。

我們每個人大腦,都可視為一台功能強大的電腦,其中有兩個系統:系統一的主要功能是維持並更新你個人世界的模式,呈現的都是常態下的思維。系統二具有某種控制記憶搜尋功能,可偵察到環境中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件。

這個模式是由聯想同步發生的事件、動作和結果所建構的;即使不同步發生,也是在很短的間一起出現。當這些連結形成並被強化,這些被聯結的想法和念頭就形成生活事件的結構,它決定你對目前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的期望。

找到這種因果的連接是了解故事的一部分,這是系統一自動操作的功能之一;系統二是有意識的自我,提供原因的解釋,並且接受這樣的因果關係。

塔里所著的《黑天鵝效應》說明了這個自動搜索因果的歷程。他指出,海珊被捕時,美國公債價格開始上揚。那天早上,投資者顯然是在尋找安全的資產,彭博新聞社的頭條是「美國政府債券上漲,海珊被捕可能不會遏止恐怖主義。」半個小時以後,公債價格下跌,頭條變成「美國政府債券下跌,海珊被捕提高投資風險。」

很顯然的,海珊被捕是那天的重大事件,人們會自主搜尋原因形成思考,這個事件就變成那天市場漲跌的原因了。這兩個頭條似乎可以解釋那天市場發生的事,但是,解釋兩個相抵結果的一句話,其實等於什麼都沒有解釋。

事實上,所有頭條標題都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一致性、連貫性的需求:重大事件應該有影響力,並帶來後果的,而後果需要原因來解釋它。由於我們對每天發生的事所知有限,系統一便把知識連接起來,組合成合理的因果關係。

請讀下面這個句子:

在擁擠的紐約大街逛了一天,珍妮發現她的皮夾不見了。

讀過這個句子的人後來被要求回憶的測驗,結果「扒手」跟這個句子的聯結遠大於「逛街」,雖然後者有在句子中出現,而前者沒有。聯結連貫性的規則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丟掉「皮夾」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皮夾從口袋掉出來,掉在餐廳等等。然而,當皮夾搞丟、紐約、擁擠這幾個字眼並列時,共同激發了皮夾是被扒手扒去的解釋。

比利時心理學家米夏特在1945年出版的一本書,推翻了幾百年來對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過去大家普遍接受的看法是,因果關係像是物理性的,如同我們看到一個運動中的物體碰觸到另一個物體,這個物體馬上開始移動,通常同一個方向,不過不完全如此。

他認為因果關係的思考方式比較像是一格格的「動畫」,看的人知道方塊之間沒有真正碰觸到(因為是畫在紙上),但是他們卻有很強的「因果關係錯覺」。

因果關係的直覺是本書一再出現的重點,因為人傾向把不對的因果思考應用到需要統計推理的情境上。統計的思考是把不同類別中的個案特質綜合起來下結論。很不幸的是系統一沒有能力做統計推理:系統二可以透過學習去做統計性思考,但是很少人接過必要的訓練。

權威人士的錯覺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想法被過去是很容易解釋的事實所減弱,就如塔里在《黑天鵝效應》一書所說的,人們傾向於對過去編出合理的故事,把它建構成信念,因此我們很難接受自己預則能力是有限的事實。

從事後諸葛看來,每一件會發生都有它的道理,每天晚上,財務權威為你分析今天股票市場為什麼漲,為什麼跌,他們講得頭頭是道,我們無法壓抑這強有力的直覺。今天這麼有道理的事後解釋就是昨天的預測,我們對過去的了解使我們以為有能力預測未來,這個過度的自信帶來錯覺。

但這也不是專家的錯,問題不是這些專家是否接受過良好的訓練,問題在這個世是否可以預測。可能預測的未來與不可預測的遙遠未來的界線,現在還無法分得清楚。

結語
我以前一定會看財經節目,原因和各位相同,想了解股市漲跌的原因。但後來我戒掉了看財經節目的習慣,而我是怎麼戒掉的呢?因為有次工作很忙,沒時間看財經節目,後來只好看重播,但自從常常看重播後,發現一件很奇怪的感覺,就是你會覺得財經專家突然變得很滑稽,你會很想笑出來,後來就不想看了。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之:
例如,今年2016年11月8日,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台股大跌274點,你很想知道台股為什麼會大跌,但你很忙,沒看時間看當晚的財經節目,於是你選擇明天再看重播,但隔天11月9日,台股卻大漲208點,所以當你看著昨天財經節目裡的專家,說明為什麼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時,台股會大跌的原因。但你可能看著五分鐘後,就不想看了,因為今天台股大漲了。

當你又看當晚即時的財經節目,節目裡的專家又改口為今天股市大漲208點找理由,殊不知台股明天11月10日又大跌194點。

也就是說,你當下看財經節目,會覺得那些專家說的很有道理,但若是你事後才看重播時,就會跟我一樣,突然覺得他們會變得很滑稽的原因。

後來我看了很多書的原因,才發現,投資不能靠別人怎麼說,而是要靠自己對公司財務數字的研究。【請參考:活用數字替你賺錢(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