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手握槌子,眼中的問題盡是釘子(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此書是我之前介紹過的「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第二版。這絕對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選股的書,但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嶄新的思考方式!本篇只介紹「手握槌子,眼中的問題盡是釘子」。

論及單一思維,查理常使用這句俗諺:「手握槌子,則眼前所見的問題盡是釘子。」現在,查理補充道:「有一個明顯的方法可局部治癒『持錘人』:如果某個人身懷跨越領域的各種技巧,就定義而言,他持有多種工具,因此減低『持錘人』傾向所帶來的負面認知。如果『A』是狹獈的專業信條,而『B』則是來自另一個領域一些有用的大概念;那麼,一個同時擁有『A』和『B』的專業人員,顯然比只擁有『A』的貧乏專家表現得更好。怎麼可能不是這樣呢?」

哈佛法學院1948年度學生的第15次同學會上,查埋.蒙格對他的老同學提出的,即是以上這個問題。他問到:「我們的教育是否具備充分的跨學科性質?過去五十年來,我們的學術精英在跨科學方面的成就如何?」

在一個春天午後,我坐在富蘭克林身旁,想著這些道路明確的金融系學生畢業後將會擁有怎麼樣的優勢?如果他們在大學時多花一些時間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這又會為他們帶來什麼額外好處呢?

只要多上一門物理學的課,他們將會學習到牛頓定律、熱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他們也可能接觸到波的運動、亂流和非線性的概念。他們可能會意識到,敘述地心熔岩流動或微小的板塊運動如何導致強烈地震的定律,其實也解釋了金融市場裡的力量作用。

金融系的學生只要選修生命分子生物課,就能學到動物、細菌和病毒的基因,並且聚焦於現代細胞與生物分子的基因方法如何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演化過程。只需要一門課,在一個學期的時間裡,敏銳的學生就可能會意識到生物學領域所出現的模式,看來跟企業與市場內部所出現的模式非常相似。

華頓商學院的學生將耗上大量時間學習金融市場的理論和結構;但是,如果他們再選修有關社會問題與公共政策、科技與社會、工作場所社會學或社會分層相關的課,會因此得到新的洞見嗎?要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你不需要耗上四年研讀社會學,即使只上這個學科的少數幾門課,也能提高意識,了解各種社會系統如何組織、運作、興盛、敗壞,然後再重新組織。

如果金融學的學生接觸一些心理的基礎課程,將會獲得多大的附加價值呢?或許可以想像一門激動行為生理學的課,學生探索的是辨識頭腦結構和行為功能之間的聯結。或者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的心理過程,包括人們如何辨識模式以決定行動。當然,沒有任何金融系的學生會錯過「行為經濟學與心理學」;這門課將心理學研究應用到經濟學理論,檢視認知能力有限的行為主體如何做出策略性的決定。

金融領域的工作關乎的是決策過程,所以金融系的畢業生怎麼可以錯過跟現代哲學、邏輯與批判思維有關的課程?學習笛卡兒、康德、黑格爾、詹姆士和維根斯坦所提出種種有關知識、思維和現實的理論,將讓學生們取得哪一些思維工具?想想有關批判思維的課程為學生帶來的競爭優勢——無論面對的是自然科學或統計學的語言表述,他們具備了解析能力。

是的,我知道大學生要讀的東西太多了,但是為何不利用三門非限制選修課的額度,選擇一門19世紀美國文學的課?你將會在其中讀到早期聯邦黨人時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美國文化精髓。如果再選修一門非虛構文學創意寫作課程,那就更好了。在這樣一門工作坊形式的課程中,你將會學習論說式作品的寫作,訓練自己書寫傳記文學、評論、訪談、廣告分析,以及大眾文化等等課題的正式文章。

當然,主修金融學意味著你在會計學和經濟會的課堂上跟數學搏鬥已是常態;但是,為何不考慮為你的課表增添一門「資訊時代的數學」?你將對數學推論和媒體運作有所認識。媒體每刊載一篇報導,背後都有其數學假設,而這門課讓你辨識出這些假設,為此提出質疑,並且得出另一套不一樣的假設。

要獲取查理.蒙格所謂的「普世智慧」,其中的技藝與遠古和中古世紀的傳統較為接近;當代研究過於強調特定學科領域的知識追尋,因此與普世智慧背道而馳。千百年來人類的知識激增,這一點大概無庸置疑;但我們今天也確確實實地缺乏智慧。我們的高等教育學府可以為知識分門別類,但唯有智慧才能將這所有的知識融合在一起。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金融市場是混亂的,因而投資就是在混亂中尋找著正道。但沿著舊路下山並非正確解答。相反的,帶著智者的教誨,從知識的寧靜高處向下俯視,那才是答案。那些持續向各個方向審視的人,尋找著任何蛛絲馬跡來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這些都是未來的成功投資者。

我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坐在公園長椅上看著最後一個金融系學生。他遲到了,在我們面對匆匆而過。我不禁揣測,富蘭克林是不是也在想著這群學生的教育,以及他們的未來。他會不會在想著:這些學生的閱讀範圍是否足夠廣,以發展出他在1749年那份小冊子中極力倡導的「人類事務共同理念」?他們是否已經開始培養為各種概念進行聯結的思維習慣?他們準備好終身學習了嗎?——這才是通往普世智慧的永恆路徑。

結語
我在看這本書的第一版《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已經是十幾年前了。當時我就接受此書作者的觀點,這十多年來,我也看了許多有關物理、哲學、文學、歷史、心理學、機率、生物學的書。

但看這些書到底對投資有沒有用,彼得.林區說過:「大學期間,除了必修課,我盡量躲開科學、數學和會計等課程(這些是商業生涯的必要訓練)。我喜歡藝術方面的課程,加上一般的歷史、心理學和政治科學。我還選修形上學、知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等。現在回想起來,學歷史和哲學顯然比修統計學之類的學科更有助於股市的活動。」

但如果你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看了那些跟投資一點也沒相關的書,對我投資股票有幫助嗎?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這樣的思維習慣,對我往後的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之後我也會介紹一些跨界的書給大家,就像之前我介紹過的《快思慢想》那本書一樣。

有關書籍的介紹,請參考:作者、出版社、內容簡介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