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阿布奎基經營Portfolio資產管理公司的李.曼森說:「在商學院,他們教你一些東西——比如公式、定律、圖表。但那些都只是在計算機上輸入數字而已。更糟的是,你只學習到一種做事的方式,結果你根本不可能快速轉換思維來應付瞬息萬變的市場。當然,市場研究很重要,而且要做得詳盡、透轍,但是到了決策的時候,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市場或某個產業。往外看,讓自己有更廣闊的圖像,你的思緒會變得更自由。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思考,你就會一直虧錢。」
成為一個好的思考者,而非只成為好的交易員
有許多的價值型投資者尋求的是某些的評價公式,可能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或股息殖利率。但巴菲特無視於這些常見的投資指標。他說,雖然這都是數字比率,但無法反映價值,這充其量只是一個跟價值有關的標記而已。
巴菲特對他所要投資的公司,以及該公司所在的產業,都作了非常周詳的考慮。他也會仔細檢視公司的管理表現,尤其是管理層對資金配置的想法。這些都是重要的變項,但卻都只能仰賴主觀的判斷,並不是輕易套用數學公式就能計算出來的。另一方面,巴菲特的投資所依據的數學原則卻是直接明瞭的。他常說,他只要在信封背面運算一下,就能完成大部分公司的價值評估。首先,列出公司所持現金。然後,預測公司未來的現金成長率。最後,把現金流量折算為現值。
批判性分析的思維能力是投資成功的基礎
在閱讀分析師所寫的報告時,千萬要稍微思考一下,不要照單全收。
首先,看看報告所陳述的事實。分析師不代表一定不會犯上一般的數學錯誤。這是一個核對事實的簡單方法。接著再看報告裡所指出的其他事實,想想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客觀地進行驗證——或許跟Value Line這一類獨立研究機構的訊息比較,也可以跟其他分析師的報告進行比對。聖約翰的學生會告訴你一個更好的方法——直接閱讀原始資料,也就是公司的財務報表。
最後,對於所閱讀的材料,你必須有意識地區分其中哪些是事實,哪些則是意見。如果你已經發現報告中的一些所謂事實根本站不住腳,那麼,裡面的大部分內容很有可能都只是撰寫者的意見。即使所指出的事實都屬實,報告中的其他評論也很可能只是某個人的意見。然後,分析師長期一貫的個人偏好?分析師在這一份報告所傳達的意見是否跟上一份報告不同?如果有異,則是否有合理的更動理由?如果你每一次閱讀分析師報告都抱持這樣的態度,你就會越來越精通於運用批判性思維。
結語
常常有一些很細心的讀者會問我類似同樣的問題,如下:
Q. 在關鍵點記錄中,例如巨路收50.5,且產生UTKP=55.6,但是我不懂的是最後紀錄55.6下降10%為50.04,而50.5並沒有低於50.04呀,為什麼會紀錄成自然回檔呢?
這個問題,以前也困擾我很久,因為之前有一個讀者問我一個問題,一支股票的價格下跌了10%,於是就產生了關鍵點(例如100跌到90),而另一支股票下跌了9.9%(例如100跌到90.1),按照規則,是沒有產生關鍵點,但兩者的差距其實不大,一個股價來到90,另一個股價來到90.1。
但回到我們最初的目的,我們的規則是為了找出關鍵點,所以找出關鍵點才是重點,並不是遵守那規則。
所以雖然100下跌到9.9%,卻止跌了,雖然沒有按照規則,但也足以形成那個關鍵點才是。
我很認同他的說法,於是有時候差不多時,我就先標示其關鍵點。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呼應這篇文章「成為一個好的思考者,而非只成為好的交易員」,學校的教育把我們教導成只會帶入數學公式算出答案,卻沒教我們如何思考。
同樣的讀者也常常問我一個問題,是不是關鍵點發出突破買進訊號,你就會買進?
這時,我都會先請他們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請參考:趨勢是你的朋友】
文章我提到「技術分析並不是聖杯」,我也舉了兩個例子,同樣都是關鍵點發出了買進訊號,但之後的股價走勢卻大不相同。原因是那兩支股票有不同的基本面,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而馬力對個股來說就是指該企業的「成長力」。
所以讀者在面對關鍵點發出的買進訊號時,應該拿出「成長力資料」看看它有無很強的成長性。
最後我用上述文章的一句話來作個總結:「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思考,你就會一直虧錢。」
更多的理財書目,請參考:汪汪書架的書–理財書籍